|
題浮光丘家山寺 / 作者:王之道 |
古寺鐘鳴漏向殘,馬嘶人起束征鞍。
曈曚半弄陰晴日,栗烈初迎小大寒。
溪水斷流寒凍合,野田飛燒曉霜乾。
嗟予老踏浮光路,陟岵懷親眼欲酸。
|
|
題浮光丘家山寺解釋: 《題浮光丘家山寺》是宋代王之道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該詩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古寺鐘聲敲擊漏,馬嘶人起束征鞍。
晨曦漸漸弄陰晴,寒冬初迎小大寒。
溪水已斷流寒凍合,野田中火燃曉霜干。
唉!我已年老踏浮光的路,一步步攀登思念親人的山崗,眼淚欲流。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以描繪冬天的景象為主題,通過寺廟的鐘聲、馬的嘶鳴以及自然現象的變化,表達了詩人對親人的思念之情。
詩的開篇,古寺鐘聲敲擊漏,馬嘶人起束征鞍,描繪了一個寒冷冬日的早晨。鐘聲和漏聲交織在一起,象征著時間的流逝,也暗示了歲月的沉淀和人生的短暫。馬嘶聲和人起身束裝的描寫,則表達了人們為了征戰而起,暗示了戰爭和征途的艱辛。
接著,詩人通過描繪晨曦的變化,表達了季節的轉換。晨曦漸漸弄陰晴,寒冬初迎小大寒。這里的“晨曦”指的是清晨的光線,隨著時間的推移,天空的陰晴變化,寒冬的氣息日漸濃厚。小大寒是二十四節氣中的兩個寒冷時節,寒冷的來臨進一步強調了冬天的嚴寒和荒涼。
詩的下半部分,通過描寫自然景觀,展示了冬日的凜冽。溪水已斷流寒凍合,野田中火燃曉霜干。冬天的嚴寒使得溪水凍結,野田上的火焰燃燒著霜干。這些景象生動地描繪了冬天的寒冷和荒涼,展現了大自然在寒冷季節中的不同狀態。
最后,詩人以自己的感嘆和思念之情作為結尾。他自稱“予老”,表示年事已高,踏浮光的路,指的是登上山崗的艱辛之路,同時也暗示了人生的歷程和辛酸。他攀登山崗,內心思念親人,眼淚欲流。這種深情的表達,使整首詩更加貼近人情,增添了一絲傷感和離愁。
這首詩以冬天的景象為背景,通過描繪自然現象和詩人的內心感受,傳達了作者對親人的思念之情,以及對人生的感慨。同時,通過景物的描寫和詩人的情感表達,使詩詞具有強烈的意境和感染力,引發讀者對生命和親情的思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