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和秦壽之銅陵江上二首 / 作者:王之道 |
煙銷遠水分帆影,木落疏林出斧痕。
嘯詠不知紅日下,九華何處望中昏。
|
|
和秦壽之銅陵江上二首解釋: 《和秦壽之銅陵江上二首》是宋代詩人王之道創作的詩詞作品。以下是對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譯文:
煙霧消散,遠水分開帆影,
樹木凋零,稀疏林中顯斧痕。
高聲詠唱不知紅日已落下,
九華之山在何處,夕陽將至昏朦。
詩意:
這首詩以銅陵江為背景,描繪了江上的景色和氛圍。煙霧消散,水面寬闊,帆影分開,表現出江水的廣袤和遠大。樹木凋零,林間稀疏,顯示出斧痕,展示了人類對自然的干預和破壞。詩人高聲歌唱,卻不知道太陽已經落下,紅日已經隱沒。最后,詩人追問九華山在何方,暗示著詩人的思緒向往未知的彼岸,對未來的迷茫和探索。
賞析:
這首詩詞以簡潔而富有意境的語言,描繪了江水和自然景觀的變化,同時表達了詩人對于時光流逝和未知未來的思考。煙霧消散、遠水分帆影的描繪,展示了江水的遼闊和開闊,給人一種寬廣無邊的感覺。樹木凋零、斧痕顯現,呈現了人類對自然的破壞和痕跡,引發人們對環境保護和自然平衡的思考。詩人不知紅日已落下,唱著歌卻沒有察覺時間的流逝,暗示了人們在繁忙的生活中往往忽略了時間的流轉和珍貴的瞬間。最后的九華何處望中昏,表達了詩人對未知未來的探索和向往,九華山作為神秘的象征,象征著未知的彼岸和詩人的追求。
整首詩詞通過對江水、自然景觀和時間的描繪,以及對未知未來的思考,營造出一種意境和情感,引發讀者對自然和人生的思考和感悟。詩人以簡練而深沉的語言,表達了對于環境、時間和未來的思考,展示了對自然和人生的獨特見解。這首詩詞以其獨特的意境和深刻的思考,給人以啟示和思考的空間。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