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和孫延壽喜雨述懷韻 / 作者:王之道 |
小雨霏霏夜接朝,乍驚和氣入民謠。
官逋遮為麥秋緩,酒價定隨人意饒。
欲落棗花蠶斷繭,半黃梅子稻移苗。
書生不慣征徭苦,牢落僧房不自聊。
|
|
和孫延壽喜雨述懷韻解釋: 《和孫延壽喜雨述懷韻》是宋代詩人王之道創作的一首詩詞。這首詩描繪了小雨霏霏的景象,以及這場雨帶來的喜悅和對社會生活的一些觸動。下面是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小雨綿綿夜連朝,
突然驚醒和諧韶。
降雨緩解農民困境,
酒價由人心決定。
想象著落下的棗花,
蠶蛾離繭將斷。
稻田的嫩苗移動了,
黃梅子半熟了。
文人不習慣征戰的辛苦,
禪房中的人孤獨凄涼。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詞以自然現象的描繪為背景,抒發了作者對降雨的喜悅和對社會生活的思考。雨水是田野的恩賜,它緩解了農民的困境,使莊稼生長茂盛。與此同時,詩人也提到了酒價的漲跌,暗示了社會經濟與人們的心理期望息息相關。這種對自然和社會的觀察,顯示了作者對民生疾苦和社會變遷的關注。
詩中以棗花、蠶繭、稻苗等形象描繪了世間萬象的變化。棗花的落下代表著蠶蛾蛻變,而稻苗的移動則象征著農田的生機。通過這些意象的運用,詩人表達了時間的流轉和生命的輪回。
最后兩句“書生不慣征徭苦,牢落僧房不自聊”,則顯露了詩人的個人感受。詩人以“書生”自謙,暗示了自己不適應世俗的艱辛,更渴望寧靜、寂寞的禪房生活。這種對禪宗生活的向往,折射出作者內心對于現實世界的厭倦與追求精神寄托的渴望。
總的來說,這首詩詞以自然景觀為背景,通過雨水、農田和社會經濟等元素的描繪,展現了作者對社會生活的觸動和對寧靜人生的向往,凸顯了詩人對人間疾苦和精神追求的思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