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送懿上人持缽潛川 / 作者:王之道 |
坐覺青山忽上心,著鞭來欲故人尋。
萬松未放孤云過,一飯共聽幽鳥鳴。
莫厭崎嶇窮野徑,須憐料峭結春陰。
潛川耆舊如相問,千晨長同月一襟。
|
|
送懿上人持缽潛川解釋: 《送懿上人持缽潛川》是宋代王之道所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青山坐覺忽然在心頭,
揮動馬鞭,來送別故人。
萬株松樹還未散放,
一同用餐,聆聽幽鳥鳴叫。
不要厭棄崎嶇的野徑,
應當憐憫這春天的寒氣。
潛川的歲月久遠如舊,
千個早晨,與你同享一片月色。
詩意:
這首詩表達了詩人對離別的感傷之情以及對友誼的珍重。詩人在青山中靜坐時突然感到離別之情涌上心頭,于是揮動馬鞭來送別故人。詩人與故人共進一餐,共同聆聽著幽靜的山谷中鳥兒的鳴叫聲。詩人告誡人們不要厭棄崎嶇的野徑,應當憐憫春天的寒氣,體察自然的變化。潛川的歲月久遠如舊,詩人希望與故人共度千個早晨,共享美好的時光。
賞析:
這首詩以自然景物為背景,以離別為主題,展現了詩人對友誼和自然之美的熱愛和思考。詩人通過描繪青山、松樹、野徑等自然景物,營造出寧靜而富有禪意的氛圍。詩中的離別情感使人感受到詩人的深情和無奈,而對友誼的珍重之情更是使人動容。詩人通過離別的場景,表達了對人生變遷和歲月流轉的思考。
詩中的"萬松未放孤云過",形象地描繪了初春時節松樹還沒有散放的景象,凸顯了詩人對自然變化的敏感和細膩。"一飯共聽幽鳥鳴"則表達了與故人共享寧靜自然的美好時刻,寄托了對友誼的珍視和美好回憶的向往。
整首詩以平易近人的語言表達了詩人內心的感悟和情感,讀來令人心曠神怡。它通過自然景物和離別情感的描繪,引起讀者對友誼、自然和光陰流逝的思考,喚起人們對珍惜當下、珍視友誼的共鳴。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