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燈下讀魏彥成諸公詩因次其韻呈曾子修諸君 / 作者:王之道 |
距春尚旬月,春信已回柳。
時來芝與菌,往往出糞朽。
流俗不自重,困窮變操守。
貴賤等人耳,未易遽薄厚。
桃李何敢輕,所報必瑤玖。
一笑置勿論,旨有君子酒。
|
|
燈下讀魏彥成諸公詩因次其韻呈曾子修諸君解釋: 《燈下讀魏彥成諸公詩因次其韻呈曾子修諸君》是宋代王之道所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該詩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譯文:
在燈光下閱讀魏彥成先生和其他公卿的詩篇,為了附和他們的韻腳,特此呈給曾子修各位先生。離春天僅有幾個月,春天的信號已經(jīng)傳到了柳樹上。這個時候,芝菌頻繁地從肥廄里生長出來。庸俗之人不自重,困窮使人改變操守。貴賤的人對待事物的態(tài)度難以迅速改變。桃李花果如何敢輕慢,對應(yīng)的回報必然是美玉和珍寶。一笑可以不爭辯,這是貴族所喜愛的美酒。
詩意:
這首詩以燈下讀書為背景,表達了作者對魏彥成等公卿的詩篇的贊賞,同時也抒發(fā)了對社會風(fēng)氣的憂慮。詩中揭示了庸俗之人缺乏自重和貧困所帶來的道德挑戰(zhàn),以及貴賤之人難以改變的價值觀。然而,作者堅信美好的行為必將得到珍貴的回報,就像桃李花果會結(jié)出美玉和珍寶一樣。最后,作者提出了一種寬容的態(tài)度,認(rèn)為一笑之間可以放下爭辯,這是君子所喜愛的美酒。
賞析:
這首詩以簡潔明快的語言描繪了作者對社會風(fēng)氣的觀察和思考。通過對庸俗之人和貧困所帶來的道德挑戰(zhàn)的反思,以及對貴賤之人難以改變的價值觀的思考,作者傳達了對社會現(xiàn)象的不滿和憂慮。然而,作者并未沉湎于悲觀情緒,而是以樂觀的態(tài)度展望未來。他相信美好的行為將獲得珍貴的回報,同時也提倡寬容和豁達的心態(tài)。整首詩以樸實的表達方式,表達了作者對于社會倫理和人生態(tài)度的思考,給人以啟迪和思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