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題李夢發知足齋 / 作者:王之道 |
荀卿重無禍,老氏貴不辱。
不辱非暫榮,無禍乃長福。
咄哉名利場,甚矣身世梏。
得侯方丐公,懷金未忘玉。
經營蛾赴火,奔走雖嗜肉。
方當從后搏,寧復念前覆。
李斯悲黃犬,楊雄誚丹轂。
二者倘胥失,萬此亦何足。
是理甚易知,允蹈君所獨。
使人之意銷,豈止我心服。
不貪子罕寶,屬厭女寬腹。
庶幾聞高風,將遂變流俗。
|
|
題李夢發知足齋解釋: 《題李夢發知足齋》是宋代王之道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荀卿重無禍,
老氏貴不辱。
不辱非暫榮,
無禍乃長福。
咄哉名利場,
甚矣身世梏。
得侯方丐公,
懷金未忘玉。
經營蛾赴火,
奔走雖嗜肉。
方當從后搏,
寧復念前覆。
李斯悲黃犬,
楊雄誚丹轂。
二者倘胥失,
萬此亦何足。
是理甚易知,
允蹈君所獨。
使人之意銷,
豈止我心服。
不貪子罕寶,
屬厭女寬腹。
庶幾聞高風,
將遂變流俗。
詩意:
《題李夢發知足齋》表達了作者對名利之場的深思和對人生追求的思考。詩中通過對不同人物和事物的對比,探討了名利與安寧、功名與忍耐之間的關系。荀卿是指荀子,他重視無禍即是指追求內心的平安與無憂;老氏貴不辱則是指追求家族的尊貴而不受辱。詩人認為,真正的榮耀不是短暫的名聲,真正的福氣不是偶然的幸福。在名利場中,人們被束縛得很嚴,追逐名利的欲望讓人無法自拔。然而,作者提醒人們要明白,得到封侯的人可能失去了平凡的公正,懷揣金銀財富的人卻可能忘記了內心的高尚。經營名利就像蛾子撲向火焰一樣,雖然欲望強烈,但終將受到傷害。在面對名利的誘惑時,應該保持冷靜,從后方思考,不要忘記前方的失敗教訓。詩中還提到了歷史人物李斯和楊雄,他們分別因為追求權力和批評權力而遭受悲劇。如果他們失去了自己的追求,那么這些名利對他們來說也失去了意義。這些道理是容易理解的,但要真正踐行卻很難。如果能夠使別人的意愿消失,那不僅僅是作者自己心甘情愿地接受,更是一種普世的價值觀。作者希望人們不貪圖權貴富貴,厭棄女子的豐腹,以此來追求高尚的品德,逐漸改變流俗。
賞析:
《題李夢發知足齋》以簡潔而深刻的語言,通過對比描繪了人們對名利的追逐和內心的追求之間的矛盾。詩詞以荀卿和老氏作為象征,反映了人們對內心平靜和家族尊嚴的向往。通過荀卿和老氏的對比,詩人表達了對名利追逐的深思和對內心滿足的追求。詩中運用形象生動的比喻,如蛾赴火、黃犬、丹轂等,突出了名利追逐所帶來的危險和后果。詩人通過提及歷史人物李斯和楊雄,進一步強調了名利的脆弱性和虛幻性,以及在追求名利過程中可能失去的更重要的東西。最后,詩人呼吁人們不貪圖權貴富貴,以高尚的品德追求真正的自我價值,并以改變流俗為目標。
這首詩詞通過簡練而有力的語言,以及深刻的思考和寓意,傳遞了對名利追逐和內心滿足之間的思考。它提醒人們反思自己的追求和價值觀,不被外界的誘惑所迷惑,追求真正的內心平靜和高尚的品德。詩意深邃,引人深思,具有一定的啟示意義。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