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金陵聽韓侍御吹笛 / 作者:李白 |
韓公吹玉笛,倜儻流英音。
風(fēng)吹繞鐘山,萬壑皆龍吟。
王子停鳳管,師襄掩瑤琴。
馀韻度江去,天涯安可尋。
|
|
金陵聽韓侍御吹笛解釋:
金陵聽韓侍御吹笛
韓公吹玉笛,倜儻流英音。
風(fēng)吹繞鐘山,萬壑皆龍吟。
王子停鳳管,師襄掩瑤琴。
馀韻度江去,天涯安可尋。
這首詩是由唐代的李白所寫,描述了金陵聽韓侍御吹奏玉笛的壯麗景象。
詩中的“韓公”指的是韓愈,他是唐代文學(xué)家、政治家,也是李白的朋友。詩中將他吹奏的玉笛形容為“倜儻流英音”,意思是華麗悠揚(yáng)的音樂流傳開來,讓人們徜徉其中。
接下來,詩中描述了風(fēng)吹拂著鐘山,萬壑都化作龍的吟詠聲。這里的鐘山是指鐘山,在金陵(今天的南京)附近,象征著壯麗的山景。萬壑皆龍吟意味著整個(gè)山脈都回響著龍的吟唱,形成了宏大的氣勢(shì)。
然后,詩中提到了王子停下鳳管,師襄(音設(shè))掩住瑤琴。這里的王子可能指的是李白自己,鳳管和瑤琴分別代表了樂器。他們停止樂器的演奏,是因?yàn)轫n愈吹奏的玉笛既美妙又雄壯,讓他們感到自愧不如。
最后,詩中寫道“馀韻度江去,天涯安可尋”,意指韓愈吹笛之音殘留在江邊,而如今卻難以再找到。天涯代指遙遠(yuǎn)的地方,表達(dá)了無法再聆聽到韓愈吹笛之音的遺憾和遙遠(yuǎn)。
這首詩以華麗奪目的描寫手法展現(xiàn)出了韓愈吹笛的壯麗景象,音樂的美妙和山川的雄渾各有所突出。同時(shí),詩中也流露出對(duì)韓愈的敬佩和吹笛之音的難以忘懷之情。整體而言,這首詩以華麗的辭藻和獨(dú)特的想象力展示了李白作為大詩人的才華和他對(duì)美的追求。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