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千秋歲(張文伯生日) / 作者:王之道 |
曉霜初肅。
秋色團芳菊。
榴轉紫,柑猶綠。
昨朝吹帽會,未快登臨目。
須信道,兵廚準擬三千斛。
采采香盈掬。
泛泛紛浮玉。
紅袖捧,清歌逐。
何妨傾坐客,共獻長生祝。
歸去好,北門夜引金蓮燭。
|
|
千秋歲(張文伯生日)解釋: 詩詞:《千秋歲(張文伯生日)》
作者:王之道(宋代)
曉霜初肅。秋色團芳菊。
榴轉紫,柑猶綠。
昨朝吹帽會,未快登臨目。
須信道,兵廚準擬三千斛。
采采香盈掬。泛泛紛浮玉。
紅袖捧,清歌逐。
何妨傾坐客,共獻長生祝。
歸去好,北門夜引金蓮燭。
中文譯文:
早晨的霜氣剛剛肅殺。秋天的色彩團團芳菊。
石榴轉為紫色,柑子還是綠的。
昨天的微風吹動帽子,未曾讓人心曠神怡。
務必相信,軍隊廚房已準備了三千斛糧食。
采摘的香氣彌漫在空氣中,水面上漂浮著點點玉光。
紅袖捧著,清歌相隨。
無妨讓坐客們傾斜身子,一同獻上長生的祝愿。
回去吧,北門夜晚點燃金蓮花燭。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是王之道為張文伯(可能是一位友人或官員)的生日而作。詩人以秋天的景象為背景,描繪了生日慶祝的場景和自然界的景色。通過表現秋景和慶典,詩人表達了生命的變遷、歡樂和人生的意味。
詩人通過描繪秋天的景色,如花菊盛開、榴石轉色、柑子依然翠綠,展現了季節的轉變和自然的美妙。詩人還寫到昨天微風吹帽的情景,雖然帶來了輕松,但似乎還未能讓他感到完全愉悅。這可能暗示了詩人對時光流逝的感嘆,以及他內心深處的一些不安。
詩中提到了兵廚準備的三千斛糧食,這可能是在描繪宴席的盛大場面,也讓人想到慶祝的喜慶氛圍。
詩人在描寫香氣盈溢、紅袖捧歌的場景中,展示了慶祝生日的歡樂和輕松氛圍。他建議坐客們放開身心,共同獻上長壽的祝愿,這種祝愿超越了一年的生日,可能也包含了對友情、人生長壽的美好期望。
最后兩句“歸去好,北門夜引金蓮燭”,意味著慶祝結束,客人們分別回去。北門夜晚點燃金蓮花燭,可以理解為繼續祝愿,也可以視為對詩人自己的表達,希望友人能繼續享有幸福和長壽。
總之,這首詩以秋景為背景,通過描繪生日慶祝的場景和自然景色,抒發了詩人對生命流轉、人情歡樂以及美好祝愿的情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