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越中秋懷 / 作者:李白 |
越水繞碧山,周回數千里。
乃是天鏡中,分明畫相似。
愛此從冥搜,永懷臨湍游。
一為滄波客,十見紅蕖秋。
觀濤壯天險,望海令人愁。
路遐迫西照,歲晚悲東流。
何必探禹穴,逝將歸蓬丘。
不然五湖上,亦可乘扁舟。
|
|
越中秋懷解釋:
詩詞《越中秋懷》的中文譯文是:
越水繞碧山,周回數千里。
乃是天鏡中,分明畫相似。
愛此從冥搜,永懷臨湍游。
一為滄波客,十見紅蕖秋。
觀濤壯天險,望海令人愁。
路遐迫西照,歲晚悲東流。
何必探禹穴,逝將歸蓬丘。
不然五湖上,亦可乘扁舟。
這首詩描繪了作者在越中(現今浙江地區)秋天的心情和景物。作者稱贊越水環繞著碧山,繞行數千里,如同一幅畫卷懸掛在天上。他熱愛這樣的景色,愿意像冥冥之中尋找它,并且永遠懷念在湍急的水流中游弋的時光。作者自稱是波濤的旅行者,親自觀察到了十次紅蕖花開秋天的景色。觀賞波濤的雄偉與海的浩渺令人感到悲傷。他遠離故鄉,沿著西方的落日一路獨行,年歲漸晚時更感到東流不可挽回的悲傷。他認為自己不必再去探索禹王穴(禹王穴是古代神話中禹王在治水過程中修建的洞穴,象征著人們對于人生的探尋),因為最終他會回到蓬萊仙境(蓬萊山是古代神話中的仙山之一,象征著人們追求美好的歸宿)。如果不這樣想,他也可以乘坐小舟在五湖上自由旅行。
這首詩通過對于景色的描繪和對于人生的思考,表達了作者對于旅途的懷念和對于逝去時光的悲傷。詩中運用了豐富的意象和修辭手法,以及對于自然和神話元素的運用,營造了深遠的詩意和意境。通過描繪自然景色來表達作者內心的情感和思考,使詩歌具有濃厚的感情色彩和哲理。這首詩以其深邃的意蘊和獨特的表達方式,成為唐代李白的經典之作。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