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白纻辭上蘇翰林二首 / 作者:晁補之 |
白纻棼莫緝,紉蘭作衣袪。
朝兮日所暴,暮兮雨所濡。
木瓜諒微物,期報乃瓊琚。
芳華辭甚妙,贈我不如無。
|
|
白纻辭上蘇翰林二首解釋: 《白纻辭上蘇翰林二首》是晁補之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白纻棼莫緝,紉蘭作衣袪。
朝兮日所暴,暮兮雨所濡。
木瓜諒微物,期報乃瓊琚。
芳華辭甚妙,贈我不如無。
詩意:
這首詩詞描繪了一種愿望,表達了對美好事物的追求和期待。詩中運用了一系列象征性的意象,描述了純潔的白纻與芳香的蘭花,以及朝陽和夜雨的洗滌。詩人希望通過這些美好的事物來回報自己的贊賞者,并表達了一種對美好時光的渴望。
賞析:
這首詩詞通過對純潔和美好事物的描繪,展現了晁補之對美的向往和追求。首先,詩中提到的"白纻"是一種純白色的細絹,象征純潔和高尚。"紉蘭作衣袪"表明詩人將蘭花的香氣納入衣被之中,體現了對美的追求和希望能夠親近美好的事物。
接著,詩中描述了朝陽和夜雨,它們分別暴曬和沐浴了純潔的白纻。這里,朝陽和夜雨被賦予了一種凈化的象征意義,強調了對純潔和美好的追求。木瓜的微小和瓊琚的寶貴被用來形容朝陽和夜雨,表達了詩人對這些美好事物的珍視和期待。
最后,詩中提到了"芳華辭甚妙,贈我不如無",表達了詩人對美好時光的向往。芳華指的是青春和美好的年華,詩人認為這種時光的流逝是令人惋惜的,而且詩人寧愿不曾擁有美好時光,也不愿意經歷它的消失。
總體而言,這首詩詞通過對純潔、美好事物的描繪,表達了詩人對美的追求和對美好時光的向往。詩中運用的象征意象使詩詞更加富有意境,展現了晁補之對美的獨特理解和追求。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