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酬元員外三月三十日慈恩寺相憶見寄 / 作者:白居易 |
悵望慈恩三月盡,紫桐花落鳥關關。
誠知曲水春相憶,其奈長沙老未還。
赤嶺猿聲催白首,黃茅瘴色換朱顏。
誰言南國無霜雪,盡在愁人鬢發間。
|
|
酬元員外三月三十日慈恩寺相憶見寄解釋:
詩詞:《酬元員外三月三十日慈恩寺相憶見寄》
中文譯文:懷念慈恩寺的三月三十日,回答元員外的贈詩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是白居易寫給元員外的回贈詩,表達了對友情和歲月流轉的懷念之情。
首先,詩人悵望慈恩三月已經過去,紫桐花凋謝,鳥語漸靜,惟有離別之情難以平撫。他真知道,曲江水畔的春景將讓人相互思念,然而,他卻無法回到長沙老家,長期流亡在外,無法與友人再度相聚。
然后,詩人聽到赤嶺猿猴的叫聲,暗喻自己已經年老,白發蒼蒼,而長沙的瘴氣給周圍的景象也披上了黃茅的似色。這種景象的變化就像他的容顏歲月的變遷一樣。他在表達自己的苦境,無論是身處南國,還是面對老去,內心的憂愁像霜雪一樣積于鬢發之間,無法擺脫。
整首詩以樸實的語言和深沉的情感描繪了詩人的思鄉之情和對友情的珍視,體現了唐代詩人對于人生離別、歲月流轉的痛感和憂思,表達出了對友誼的真摯追憶和對逝去時光的無奈。通過對自然景色的描寫和感嘆,伴隨著詩人內心的痛苦回憶與情感宣泄,展示了唐代詩人純凈、深沉的情思和對生命中不可戰勝的遺憾之情。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