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揚州雜詠七首 / 作者:晁補之 |
欲穿九曲通淮子,只費春夫數日工。
但見荷花三十里,何須更有大雷宮。
|
|
揚州雜詠七首解釋: 《揚州雜詠七首》是一首宋代晁補之創作的詩詞。以下是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欲穿九曲通淮子,
只費春夫數日工。
但見荷花三十里,
何須更有大雷宮。
詩意:
這首詩詞以描繪揚州景色為主題,通過簡潔的語言展現了淮河的壯麗景色和荷花的美麗。詩人認為,即使要通航九曲淮河,也只需要春天的工夫就能完成,而且在這個過程中,只需欣賞沿途的荷花景色,根本不需要額外的壯麗建筑。
賞析:
1.這首詩詞以簡潔明了的語言描繪了揚州的美景,展現了宋代文人詠史的風采。詩人通過幾句簡單的描寫,將讀者帶入了揚州的美景之中。
2.第一句“欲穿九曲通淮子”,表達了通航淮河的愿望。九曲指的是淮河蜿蜒曲折的河道,詩人認為通航淮河只需要春天的幾天工夫即可實現,顯示了人們對于交通的便利的向往。
3.第二句“只費春夫數日工”,春夫指的是春天的工夫,意味著只需要春天的時間,即幾天的工夫,就能完成通航淮河的工程。這種表達方式簡練而有力,體現了宋代文人詠史的特點。
4.第三句“但見荷花三十里”,描繪了沿途盛開的荷花景色。荷花是揚州的特色之一,三十里則是形容荷花盛開的范圍之廣。這一景色的描繪,使讀者能夠感受到揚州河道兩岸的美麗景色。
5.最后一句“何須更有大雷宮”,表達了詩人對于壯麗建筑的無所需求。詩人認為,在欣賞到如此美景的同時,不需要更多的宏偉建筑,因為自然景觀已經足夠令人陶醉。這種觀點體現了宋代文人對于自然景觀的推崇和對于自然之美的追求。
綜上所述,《揚州雜詠七首》通過簡潔而有力的語言描繪了揚州的美景,展現了宋代文人詠史的風采。詩人通過描繪淮河的壯麗景色和荷花的美麗,表達了對于自然景觀的推崇和對于自然之美的追求。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