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次韻魯直謝李右丞送茶 / 作者:晁補之 |
都城米貴斗論璧,長饑茗碗無從識。
道和何暇索檳榔,慚媿云龍羞肉食。
壑源萬畝不作欄,上春伐鼓驚山顏。
題封進御官有局,夜行初不更驛宿。
冰融太液俱未知,寒食新苞隨賜燭。
建安一水去兩水,易較豈如涇與渭。
右丞分送天上余,我試比方良有似。
月團清潤珍豢羊,葵花瑣細胃與腸。
可憐賦罷群玉晚,寧憶睡余雙井香。
大勝膠西蘇太守,茶湯不美夸薄酒。
|
|
次韻魯直謝李右丞送茶解釋: 《次韻魯直謝李右丞送茶》是宋代晁補之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都城米貴斗論璧,
長饑茗碗無從識。
道和何暇索檳榔,
慚媿云龍羞肉食。
詩中描述了都城中米價昂貴,以至于斗米成為了一種爭論的話題。然而,長期饑餓的人們卻無法品嘗到茶的滋味,茶碗遙不可及。詩人感慨道,在艱難的生活環境下,哪有時間和閑情去索求奢侈品如檳榔,也感到慚愧,認為像云龍這樣的神龍都會羞愧于享受肉食的待遇。
壑源萬畝不作欄,
上春伐鼓驚山顏。
題封進御官有局,
夜行初不更驛宿。
詩中描繪了山區的景色,山壑間寬廣的田地沒有圍欄,形成了一片開闊的景觀。春天來臨時,伐木者的鼓聲驚起了山中的野獸。詩人提到自己題寫的封奏書進入宮廷,但并不知道是否會有回音。夜晚行走,剛開始時并沒有找到宿處。
冰融太液俱未知,
寒食新苞隨賜燭。
建安一水去兩水,
易較豈如涇與渭。
詩中提到冰融的時間還未確定,太液池(宮中的水池)中的冰是否已經融化也不得而知。在寒食節時,葵花油新鮮出爐,被賜予了蠟燭。詩人以建安一水(指江南地區的漢水)與涇河、渭河進行對比,認為江南的水景勝過涇渭兩河。
右丞分送天上余,
我試比方良有似。
月團清潤珍豢羊,
葵花瑣細胃與腸。
詩人表達了對李右丞(官員的職位)送來茶的感謝之情,并表示自己試圖以禮相答,但自己的回禮與李右丞的贈禮相比顯得微不足道。詩人提到月色如珍珠般明亮,而食用的羊肉則是鮮嫩的。葵花的菜肴細膩可口,與腸胃相得益彰。
可憐賦罷群玉晚,
寧憶睡余雙井香。
大勝膠西蘇太守,
茶湯不美夸薄酒。
詩人感嘆自己賦詩已晚,錯過了風華正茂的年紀,不再懷念過去的榮耀。他并不懷念睡余地區(指位于今山東省濟寧市兗州區)的雙井香茶,而是對大勝茶(一種名茶)和膠西茶(古代青瓷名茶)所贈的蘇州太守的感激之情。詩人認為茶湯的味道勝過了薄酒。
這首詩詞表達了晁補之對時代困境和社會不公的感慨和思考。詩人描繪了米價昂貴、長期饑餓的生活環境,以及人們對奢侈品的渴望但無法實現的困境。詩中還展示了美麗的山水景色、宮廷的繁忙和不確定的歸宿。詩人通過對比山水、水景和物質享受的不同,表達了自己對社會現實的思考和對內心追求的堅持。
詩中還展現了詩人對友人李右丞送茶的感激之情,并以自己的回禮為比較,表達了對自身境遇的無奈和自嘲。最后,詩人對茶的品味和對大勝茶和膠西茶的贊賞,凸顯了對茶文化的熱愛和對精神享受的追求。
整體而言,這首詩詞通過對現實困境和物質欲望的揭示,以及對美好山水和茶文化的贊美,表達了詩人對社會現實的思考、對精神追求的堅持和對友情的珍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