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過劉季孫 / 作者:晁補之 |
劉侯歲覆春堤料,居不曾閑須我勞。
未嫌清濁各有攜,匪報瓊瑤以為好。
吏訶單絞自可更,兒笑接罹從復倒。
為憐徒步此青袍,重憶歸來著黃帽。
官忙未向林野疏,時清不廢詩書傲。
梨花如雪許重尋,秋實垂墻晚方到。
|
|
過劉季孫解釋: 《過劉季孫》是宋代晁補之的一首詩詞。以下是該詩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劉侯每年修復春堤,他的生活從未閑暇,需要我勞作。他并不介意清濁各自攜帶,也不以瓊瑤回報我所好。官吏誹謗,百姓嘲笑,我只能徒步穿行在這青袍之下,回憶著回家時戴著黃帽的情景。我還沒有抽出時間去林野游玩,但我在清凈的時光里,不廢棄對詩書的自豪。等待梨花如雪的再次盛開,秋實垂掛在圍墻上,直到晚上才能品味。
詩意:
這首詩詞寫了晁補之在過程中思考自己的生活和身份。他描述了劉侯每年修復春堤的工作,表明自己在繁忙中的辛勤勞動。詩中提到了官吏的誹謗和百姓的嘲笑,這可能是晁補之在官場中受到的壓力和困擾。然而,他依然保持著對清凈時光、詩書和美好自然景觀的向往。
賞析:
《過劉季孫》以簡潔的語言展示了詩人的生活狀態和內心感受。詩中的劉侯是一個象征,代表著繁忙的生活和社會責任。晁補之通過描寫劉侯的工作和自己的勞作,表達了自己的辛勤和奉獻。他并不在意外界的誹謗和嘲笑,心中依然懷揣著對清凈、詩書和自然的向往。
詩中的青袍、黃帽等形象,代表著晁補之作為官員的身份和責任。他身著青袍,行走在塵世之中,但內心仍然保持著對詩書和美好事物的追求。他渴望能抽出時間去林野游玩,欣賞自然的景色,感受生活的美好。詩的結尾,梨花如雪和秋實垂掛,暗示著詩人對美好事物的期待和追尋。
整首詩詞以簡練的語言表達了詩人對繁忙生活的思考和對清凈、詩書的向往。詩人通過描述劉侯修復春堤的工作和自己的勞作,表達了對繁忙生活中的辛勤勞動的認同。與外界的誹謗和嘲笑相比,詩人更加珍視內心的清凈和對美好事物的追尋。整首詩通過對自然景觀的描繪,傳達了詩人對美好生活和內心寧靜的向往。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