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送北京學生曹慈明秀才之京師 / 作者:晁補之 |
魏武子孫今寂莫,唐來只有畫將軍。
鄴城初見黃須面,尚喜登堂詞若云。
乃公白首圖籍里,小心恐懼教其子。
文章錦心仍繡腑,屠龍殫家安用許。
半年系船康海門,官忙不共持一樽。
岡頭黎花吹欲盡,淮口汴流來正渾。
鄙夫日欲向吳越,官滿一封飛魏闕。
著書虎觀未敢言,蔽身蟬葉真癡絕。
|
|
送北京學生曹慈明秀才之京師解釋: 《送北京學生曹慈明秀才之京師》是宋代晁補之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對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魏武子孫今寂莫,
唐來只有畫將軍。
鄴城初見黃須面,
尚喜登堂詞若云。
乃公白首圖籍里,
小心恐懼教其子。
文章錦心仍繡腑,
屠龍殫家安用許。
半年系船康海門,
官忙不共持一樽。
岡頭黎花吹欲盡,
淮口汴流來正渾。
鄙夫日欲向吳越,
官滿一封飛魏闕。
著書虎觀未敢言,
蔽身蟬葉真癡絕。
詩意:
這首詩詞是作者送別北京的學生曹慈明秀才,表達了對他的贊美和祝福。詩中提到了魏武子孫的寂寞,唐朝時的畫將軍,以及鄴城初見黃須面的情景。作者對曹慈明的才華贊嘆不已,稱贊其登堂發表詩文就如云彩一般美妙。同時,詩中也流露出作者對曹慈明未來的擔憂,希望他能小心謹慎,避免受到外界的干擾。
在詩的后半部分,作者提到了自己的境遇。他形容自己的才華如錦繡般豐富,但面臨屠龍殫家的境地,卻無法得到應有的賞識和利用。作者抱怨官場的忙碌使他無法與曹慈明共同把酒言歡。他描述了岡頭黎花凋謝的景象,以及淮水和汴水交匯的情景,暗示了歲月的流轉和人事的變遷。
最后,作者表達了自己愿意離開官場,向吳越地區尋求寧靜和自由的心愿。他希望能有一封官位的信札飛到魏闕,但他仍未敢將自己的心聲寫進《虎觀》之中。作者將自己比作蟬葉,認為自己的存在只是微不足道的,深感自己的追求有些癡迷和無望。
賞析:
這首詩詞情感真摯,既表達了對曹慈明的贊美和祝福,又借用自己的境遇抒發了對官場現實的不滿和對理想追求的失望。作者以簡潔而富有意境的語言描繪了鄴城初見、岡頭黎花和淮口汴流的景物,展示了歲月流轉的無情和人事變遷的無常。通過對自己和曹慈明的對比,作者表達了對理想追求的堅持和對官場現實的痛苦認知。
這首詩詞的詩意含蓄而深刻,表達了作者對才華和理想的追求,以及對現實困境的無奈和不甘。同時,詩中也融入了一些對友誼和人生的思考。整體而言,這首詩詞在簡短的篇幅內通過對人物形象、景物描寫和自身情感的反思,展示了作者的情感世界和思想境界,具有一定的藝術價值和啟示意義。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