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飲酒二十首同蘇翰林先生次韻追和陶淵明十四 / 作者:晁補之 |
安昌漢耆儒,樂飲侈亦至。
東坡儉不固,少飲得徑醉。
愚敢效戴崇,正復思其次。
旁通獲親愛,公亦安所貴。
便坐時一卮,彭宣寧寡味。
|
|
飲酒二十首同蘇翰林先生次韻追和陶淵明十四解釋: 《飲酒二十首同蘇翰林先生次韻追和陶淵明十四》是一首宋代詩詞,作者是晁補之。以下是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安昌漢耆儒,樂飲侈亦至。
東坡儉不固,少飲得徑醉。
愚敢效戴崇,正復思其次。
旁通獲親愛,公亦安所貴。
便坐時一卮,彭宣寧寡味。
詩意:
這首詩詞是晁補之與蘇軾之間的對和,追和了陶淵明的《飲酒》十四首。詩中描述了作者與蘇軾共飲的情景,表達了對飲酒的熱愛和對友誼的珍視。
賞析:
這首詩以描述作者與蘇軾共飲為主題,通過對飲酒的不同態度和習慣的對比,展示了作者對于飲酒和友情的思考。首先,作者提到自己和蘇軾都是懷揣著學問的儒者,喜歡飲酒的樂趣。然而,蘇軾過于放縱,酒量過大,而作者卻能保持適度,少量飲酒便能陶醉其中。這里作者以自己與蘇軾的不同為例,表達了一種對于飲酒的態度,即飲酒要適可而止,不能過度沉迷。
接著,作者謙虛地表示自己只是模仿了戴崇的飲酒方式,思索著如何更好地在飲酒中體會樂趣。他認為無論是與蘇軾一起飲酒還是與其他人交流,都可以獲得親近和友愛的感覺,而這種感覺對于他來說同樣寶貴。這里作者通過自己的體驗表達了對于友情和人際交往的重視,認為飲酒可以成為溝通和拉近彼此距離的一種方式。
最后兩句表達了作者在飲酒時的心境。他說自己每次飲酒時只拿一只小杯子,認為彭宣和寧寡的味道,也就是杯中的酒不重要,重要的是飲酒的過程和與人交流的情感。這種態度展示了作者對于飲酒的淡泊和對于真摯友誼的看重。
總的來說,這首詩詞通過描繪作者與蘇軾共飲的情景,表達了作者對于飲酒的態度和對友情的珍視。作者以自己與蘇軾的不同為例,探討了適度飲酒和真摯友誼對于人生的意義,展現了他對于飲酒和人情的理解和思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