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題僧曇秀鍾山雜詠二十首后 / 作者:晁補之 |
明珠出袖四百琲,坐有煙霞草木香。
斷取鍾山擎石掌,那知不下凈名床。
|
|
題僧曇秀鍾山雜詠二十首后解釋: 這首詩詞來自宋代晁補之的《題僧曇秀鍾山雜詠二十首后》。以下是對該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譯文:
明珠出袖四百琲,
坐有煙霞草木香。
斷取鍾山擎石掌,
那知不下凈名床。
詩意:
這首詩描繪了僧人曇秀在鍾山的景象和他在修行中的體驗。詩中使用了一些象征性的意象,表達了對禪宗修行和佛法的理解。
賞析:
這首詩詞以鍾山為背景,將景物與修行相結合,表達了禪宗修行的境界和體驗。
首句"明珠出袖四百琲",形象地描繪了僧人曇秀手中明亮的明珠,琲是古代計算珠數的單位,暗示了僧人的修行成果。這句意味著僧人的修行成就非凡,他在修行中獲得了珍貴而寶貴的東西。
第二句"坐有煙霞草木香",表達了鍾山的美麗景色和清新的氣息。煙霞象征著山間的霧氣和云霧,草木散發出芳香,整個鍾山被描繪得如詩如畫。這句詩意味著僧人在鍾山修行,感受到了大自然的美妙和寧靜。
第三句"斷取鍾山擎石掌",表達了僧人曇秀對禪宗修行的領悟。"斷取"表示僧人超越了世俗的束縛,"擎石掌"是一種禪宗行持的姿勢,意味著僧人在修行中獲得了解脫和平靜的境界。這句詩意味著僧人通過禪宗修行,超越了塵世的煩惱,獲得了內心的寧靜和解脫。
最后一句"那知不下凈名床",表達了僧人曇秀對修行的執著和對禪宗的推崇。"凈名床"是指僧人的住處,表示僧人對修行的專注和奉獻。這句詩意味著僧人曇秀舍棄了紅塵的享受,選擇了清靜的修行生活,并在禪宗中找到了真正的安寧和滿足。
總的來說,這首詩詞通過描繪鍾山的景色和僧人曇秀的修行體驗,表達了禪宗修行的境界和內涵。它揭示了禪宗追求內心平靜和解脫的精神,以及僧人對修行的執著和奉獻。同時,詩中運用了象征性的意象和修辭手法,使整首詩具有優美的意境和感染力。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