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姑孰十詠·桓公井 / 作者:李白 |
桓公名已古,廢井曾未竭。
石甃冷蒼苔,寒泉湛孤月。
秋來桐暫落,春至桃還發。
路遠人罕窺,誰能見清徹。
|
|
姑孰十詠·桓公井解釋:
姑孰十詠系列是唐代杜牧所著,共有十篇,描述齊國國君桓公的事跡。其中《桓公井》描述了桓公修建了一口井,取名為“廢井”,井水從未枯竭。李白通過描寫井水的特點來表達了桓公的功德。
詩詞的中文譯文如下:
桓公名已古,廢井曾未竭。
石甃冷蒼苔,寒泉湛孤月。
秋來桐暫落,春至桃還發。
路遠人罕窺,誰能見清徹。
詩意和賞析:
《桓公井》以一口井的形象來表達人們對桓公的敬重和仰慕之情。詩中,廢井代表了桓公的名聲,廢井曾未竭則象征著桓公的功德之深厚,令人感嘆。石甃冷蒼苔、寒泉湛孤月這些描寫給人一種寒冷清幽的感覺,與桓公的名聲相得益彰。桐暫落、桃還發表明了桓公的美德和聲望不會因時間的流轉而減少。最后兩句"路遠人罕窺,誰能見清徹"表達了人們很難真正了解桓公的偉大之處,需要偉大的人才能洞察其中的真相。整首詩給人一種神秘而崇高的感覺,展示了桓公的偉大和不可企及的境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