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次韻蘇門下寄題雪浪石 / 作者:晁補之 |
居庸滅烽惟留屯,時平更覺將軍尊。
鈴齋看雪擁衲坐,急鼓又報邊城昏。
百壺高宴梨栗圃,千里未盡桑麻村。
天憐公老無以樂,一星飛墮從天門。
得無遺履榖城化,恐是吃草金華魂。
不然荊棘霜露底,兀然奇怪來無根。
女媧搗鏈所遺棄,奔潀尙有河漢痕。
豈其謀國坐不用,聊以永日寧復論。
跳梁不憂牧并塞,綏納可使魚游盆。
公歸廊廟誰得挽,此石萬古當長存。
|
|
次韻蘇門下寄題雪浪石解釋: 《次韻蘇門下寄題雪浪石》是宋代晁補之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對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居庸滅烽惟留屯,
時平更覺將軍尊。
鈴齋看雪擁衲坐,
急鼓又報邊城昏。
百壺高宴梨栗圃,
千里未盡桑麻村。
天憐公老無以樂,
一星飛墮從天門。
得無遺履榖城化,
恐是吃草金華魂。
不然荊棘霜露底,
兀然奇怪來無根。
女媧搗鏈所遺棄,
奔潀尙有河漢痕。
豈其謀國坐不用,
聊以永日寧復論。
跳梁不憂牧并塞,
綏納可使魚游盆。
公歸廊廟誰得挽,
此石萬古當長存。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詞以雪浪石為題材,抒發了作者對時局的觀察和對國家命運的思考。詩中描繪了一幅邊塞將士戍守的景象,表達了對將軍的敬仰之情。
詩的開頭,居庸的烽火已經熄滅,只有軍隊仍然駐守在那里。時平之下,將軍的地位更加崇高。在鈴齋中,將軍坐著,穿著僧袍,觀賞雪景。急鼓聲再次報告著邊城的昏暗。
接下來的幾句描繪了將軍的生活,他們在宴會上享用美食,有梨栗的園子,有桑麻的村莊。然而,天命對老將軍卻不懷好意,只有一顆孤星從天門墜落。
詩人擔心將軍的功績和城池將會被遺忘,怕將軍的精神將會消亡。詩中提到了吃草的金華魂,暗指將軍的精神將會淪為平庸和被遺忘。
接著詩人提出了疑問,如果不是這樣,為什么那些荊棘和霜露會生長在這塊石頭上,它們奇怪地沒有根。詩人將這塊石頭比作被女媧遺棄的鏈子,奔潀河與河漢星河的痕跡仍然存在。
最后的幾句表達了作者對國家命運的思考。將軍雖然有謀國的志向,但卻無人使用他的才能,只能寄情于永恒的日子。將軍不必擔心邊塞的跳梁之患,只需保持國家的安寧,就能讓魚兒在魚缸中游動。
詩的結尾,詩人詢問誰能挽留將軍的功績,這塊石頭將永遠存在,見證著將軍的輝煌。
這首詩詞通過對將軍的贊頌和對國家命運的思考,表達了作者對時代的關注和對英雄氣概的崇敬。詩中運用了生動的描寫和富有想象力的意象,展示了晁補之對邊塞將士和國家興衰的深刻思考。整首詩詞情感莊重,氣勢雄渾,通過對將軍和雪浪石的描繪,表達了作者對歷史記憶和民族精神的珍視和呼喚,展示了宋代士人對忠誠和國家責任的追求和歌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