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先塋治事歸 / 作者:晁補之 |
先人昔慕棲山樂,賤子今懷陟岵悲。
柏葉初生石墻短,況無金帶買豐碑。
|
|
先塋治事歸解釋: 《先塋治事歸》是宋代晁補之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它的中文譯文:
先人昔慕棲山樂,
賤子今懷陟岵悲。
柏葉初生石墻短,
況無金帶買豐碑。
這首詩詞表達了晁補之對先人的思念和自己的無奈之情。下面是對詩詞的詩意和賞析:
詩詞的開篇寫到了先人曾經向往過棲山的樂趣,這里的棲山可以理解為一種寧靜、安樂的境地。這句表達了對過去時光的懷念。
接著,詩人轉而表達了自己此刻的心情,他用"賤子"來形容自己,暗示自己的身份卑微。他懷念過去的樂趣,但此刻卻感到悲傷和無奈。"陟岵"是一個地名,可能指的是他曾經和先人一起生活的地方,他此刻離開了那里,心中充滿了悲傷之情。
接下來的兩句,描寫了柏樹的新葉正在生長,但石墻卻很矮小。這里的柏樹和石墻可以視為對先人的紀念碑,柏樹代表長壽和不朽,而矮小的石墻則暗示了紀念碑的簡陋和不起眼。詩人表達了自己無法為先人購買豪華的紀念碑的無奈之情。
整首詩詞通過對先人的懷念和對自身的無奈,表達了詩人對過去的向往和對現實的無奈。他感嘆自己的身份卑微,無法為先人提供更好的紀念,同時也反映出了宋代社會中士人的無奈處境。這首詩詞以簡約的語言表達了復雜的情感,給人以思索和共鳴的空間。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