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皖口寄懷前太平守陳公度 / 作者:晁補之 |
常愛東陵早拂衣,我行曾不叩荊扉。
憑君天柱峰頭望,看我扁舟幾日歸。
|
|
皖口寄懷前太平守陳公度解釋: 《皖口寄懷前太平守陳公度》是宋代晁補之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對該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常愛東陵早拂衣,
我行曾不叩荊扉。
憑君天柱峰頭望,
看我扁舟幾日歸。
詩意:
這首詩詞是晁補之寄給前任太平守陳公度的思念之作。詩人表達了自己常常在東陵早晨起身時,不必敲門就能離開的自由自在。他寄望著陳公度能站在天柱峰上遠望,看著他的小船幾天后歸來。
賞析:
這首詩詞以簡潔的語言表達了詩人對友人的思念和期待。詩人表達了自己在東陵的自由自在和離別的無奈,同時也表達了對友人的期盼和渴望得到友人的關注和思念。通過描繪自然景觀和個人情感的結合,詩人將自己的感受與友人的關系相結合,增強了詩詞的情感共鳴。
詩中出現的“東陵”是指詩人所在的地方,可能是一個山區或鄉村。詩人常愛在清晨起身時的那種自由自在的感覺,不必受到拘束和束縛。詩中的“荊扉”是指門扉,詩人在離開時不必敲門告別,也可以理解為詩人的離別并不是突然的,而是經過沉思和決定的。
詩人希望陳公度能夠站在天柱峰上遠望,這里的“天柱峰”可能是陳公度所在的地方的地標或高地,也可以理解為詩人希望陳公度能夠在高處眺望,觀察詩人的離去和歸來。通過這種期盼,詩人表達了對友人的思念和希望友人能夠關注自己的歸程。
整首詩詞情感真摯,表達了詩人對友人的深情思念和期待,展現了友情的珍貴和詩人的溫情。通過描繪自然景觀和個人情感的交織,詩詞傳達出一種深沉的離別之情和友情的牽掛。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