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臨江仙 / 作者:晁補之 |
十歲兒曹同硯席,華裾織翠如蔥。
一生心事醉吟中。
相逢俱白首,無語對西風。
莫道樽前情調減,衰顏得酒能紅。
可憐此會意無窮。
夜闌人總睡,獨繞菊花叢。
|
|
臨江仙解釋: 《臨江仙》是一首宋代晁補之創作的詩詞。以下是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十歲兒曹同硯席,
華裾織翠如蔥。
一生心事醉吟中。
相逢俱白首,無語對西風。
莫道樽前情調減,
衰顏得酒能紅。
可憐此會意無窮。
夜闌人總睡,獨繞菊花叢。
詩意:
這首詩詞描繪了一個十歲的兒童與晁補之共坐在硯臺旁邊。兒童身穿華麗的衣裳,翠綠的絲織衣裙宛如蔥蘢一般。晁補之醉心于詩詞創作,將他一生的心事都融入了吟詠之中。當他們相遇時,他們都已經年老,面對著西風,默默無語。不要說酒杯前的情調減退,老去的面容在酒的作用下依然紅潤。這次相會的意義是無窮的。夜深人靜,大家都在熟睡,只有晁補之獨自圍繞在菊花叢中。
賞析:
《臨江仙》以簡潔而深刻的語言描繪了詩人的心境和對人生的思考。詩人晁補之通過描述與一個十歲的兒童的相遇,展現了時間的流轉和人生的變遷。兒童的華麗裝扮和晁補之的酒文化暗示著人生經歷的不同階段。兩人相逢時已是白發蒼蒼,面對著西風,默默無語。這種無聲的對望傳達了對歲月流轉和人事變遷的感慨和無奈。詩中的酒意象象征著時光的磨礪和人生的酸甜苦辣,而菊花叢則象征著孤獨和寂寞。整首詩以獨特的意象和意境表達了詩人對于人生的思考和對歲月流轉的感慨,給人以深遠的啟示和思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