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臨江仙(代內) / 作者:晁補之 |
馬上匆匆聽鵲喜,朦朧月淡黃昏。
碧羅雙扇擁朝云。
粉光先辨臉,朱色怎分唇。
暫別寶奩蛛網遍,春風淚污榴裙。
香箋小字寄行云。
纖腰非學楚,寬帶為思君。
|
|
臨江仙(代內)解釋: 《臨江仙(代內)》是一首宋代的詩詞,作者是晁補之。以下是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馬上匆匆聽鵲喜,
朦朧月淡黃昏。
碧羅雙扇擁朝云。
粉光先辨臉,
朱色怎分唇。
暫別寶奩蛛網遍,
春風淚污榴裙。
香箋小字寄行云。
纖腰非學楚,
寬帶為思君。
詩意:
這首詩描繪了一幅江邊仙境的畫面,表達了詩人對離別之情的思緒和對愛人的深情。
賞析:
這首詩以寫景的手法,將江邊仙境的美景展現在讀者面前。詩的開頭,詩人匆匆地乘馬行進,聽到鵲鳥的歡叫聲,這也象征著春天的來臨。接著,黃昏時分,月亮朦朧地升起,給整個場景增添了一層神秘的色彩。
下一節描寫了一位美麗的女子,她手持碧羅雙扇,被朝云所環繞。朝云是一種美麗的云彩,象征著仙境的神秘和華麗。女子的面容如同粉光一般嬌艷,紅唇如朱,無法將其分辨清楚。這種描寫展示了女子的美貌和嬌媚。
接下來,詩人表達了離別的情感。女子暫時離開了寶奩(指婚房),而寶奩上覆蓋著蛛網,象征著日久生情,而離別卻讓這份情感受到了傷害。春風吹拂著女子的裙裾,她因思念而淚流滿面,這表達了詩人對離別之苦的感受。
最后兩句描述了女子給詩人寄來的香箋,上面寫滿了小字,托付著她的思念之情。詩人稱贊女子的身材纖細,但并不像楚國的女子那樣學習苦行節欲,而是為了思念詩人而系上寬松的帶子。
整首詩以細膩的描寫展示了江邊仙境的美麗景色和詩人對愛人的思念之情,通過描繪細膩的細節和運用象征手法,使詩意更加深遠,給人以美的享受和情感的共鳴。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