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滿江紅(寄內) / 作者:晁補之 |
月上西窗,書幃靜、燈明又減。
水漏澀、銅壺香燼,夜霜如雪。
睡眼不曾通夕閉,夢魂爭得連宵接。
念碧云、川路古來長,無由越。
鸞釵重,青絲滑。
羅帶緩,小腰怯。
伊多感那更,恨離傷別。
正是少年佳意氣,漸當故里春時節。
歸去來、莫教子規啼,芳菲歇。
|
|
滿江紅(寄內)解釋: 《滿江紅(寄內)》是宋代晁補之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對該詩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月亮升到西窗上,書簾靜悄悄,燈光又漸漸暗淡。
水滴聲嘎啞,銅壺中香煙繚繞,夜霜如同雪花灑落。
睡眼從未合上過,夢魂爭相不斷糾纏。
想起那碧云和川路,古往今來一直遙遠,無法越過。
鸞釵重重疊疊,青絲柔滑細膩。
羅帶緩緩垂落,纖腰略顯羞怯。
多少次感嘆那分離,恨別離所帶來的傷痛。
正是年輕人滿懷豪情壯志,漸漸適應了故鄉的春天。
回去吧,不要讓黃鸝鳥再次啼鳴,花朵已經凋謝。
詩意和賞析:
《滿江紅(寄內)》描繪了一個夜晚的場景,通過細膩的描寫表達了作者對故鄉的思念和對離別之苦的感受。
詩中的月亮升起在西窗上,書簾下垂,燈光漸暗,營造出一種寂靜的氛圍。水滴聲、銅壺中的香煙和夜霜的描述,為詩中增添了一絲凄涼和寂寞的意境。
作者描述自己從未合上過眼睛,不斷被夢魂糾纏,表現了作者內心的焦慮和不安。思念故鄉的碧云和久遠的川路,卻無法越過離別的隔閡。
詩中描寫了女子的鸞釵、青絲和羅帶,細腰的羞怯,以及作者對別離的痛感的表達,展示了對離別的痛苦和思念之情。
然而,詩的最后幾句表達了年輕人的豪情壯志和對故鄉春天的適應,意味著作者在思鄉之苦中逐漸找到了自己的歸屬感和力量,呈現了青年人面對離別的堅強和對未來的樂觀。
整首詩以寄托離別之情、對故鄉的思念和對未來的希望為主旨,情感真摯,意境深遠,展現了晁補之細膩的筆觸和豐富的內心世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