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與南陵常贊府游五松山(山在南陵銅井西五里有古精舍) / 作者:李白 |
安石泛溟渤,獨嘯長風還。
逸韻動海上,高情出人間。
靈異可并跡,澹然與世閑。
我來五松下,置酒窮躋攀。
征古絕遺老,因名五松山。
五松何清幽,勝境美沃州。
蕭颯鳴洞壑,終年風雨秋。
響入百泉去,聽如三峽流。
剪竹掃天花,且從傲吏游。
龍堂若可憩,吾欲歸精修。
|
|
與南陵常贊府游五松山(山在南陵銅井西五里有古精舍)解釋:
中文譯文:與南陵常贊府游五松山(山在南陵銅井西五里有古精舍)
安石泛溟渤,獨嘯長風還。
逸韻動海上,高情出人間。
靈異可并跡,澹然與世閑。
我來五松下,置酒窮躋攀。
征古絕遺老,因名五松山。
五松何清幽,勝境美沃州。
蕭颯鳴洞壑,終年風雨秋。
響入百泉去,聽如三峽流。
剪竹掃天花,且從傲吏游。
龍堂若可憩,吾欲歸精修。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是李白在唐朝時期寫的一首山水田園詩。詩人李白表達了自己在南陵常贊府游五松山時的心情和感受。詩中通過描繪山川景致、自然氣息和個人情感,展示了詩人追求自由、超脫世俗的意愿。
詩的前四句描述了詩人獨自在廣闊的大海上翱翔的景象,表達了詩人的豪情壯志和對自然力量的敬畏之情。接下來的四句表達了詩人在五松山下的安逸與悠閑,以及詩人與自然融合的愿望。接著又描述了五松山的壯美景色,表達了詩人對自然美景的贊嘆之情。最后兩句表達了詩人自由自在的心態和愿望,表現了詩人追求精神修養和返璞歸真的愿景。
整首詩以景物描寫為主線,通過自然景觀的描繪,展示了詩人對大自然的熱愛與向往。詩歌語言簡練,意境深遠,使讀者能夠感受到詩人內心的豪邁和對自由的追求。詩中山水的描繪、自然聲音的交融以及詩人與自然的融合,展現了李白獨特的風格和對自然的熱愛。整首詩以自然意象和內心感觸為主,給人以豁然開朗、舒暢愉悅的感覺,展示了李白火爆豪放的氣質和對自由境界的向往。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