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與周剛清溪玉鏡潭宴別(潭在秋浦桃樹陂下余新名此潭) / 作者:李白 |
康樂上官去,永嘉游石門。
江亭有孤嶼,千載跡猶存。
我來游秋浦,三入桃陂源。
千峰照積雪,萬壑盡啼猿。
興與謝公合,文因周子論。
掃崖去落葉,席月開清樽。
溪當(dāng)大樓南,溪水正南奔。
回作玉鏡潭,澄明洗心魂。
此中得佳境,可以絕囂喧。
清夜方歸來,酣歌出平原。
別后經(jīng)此地,為余謝蘭蓀。
|
|
與周剛清溪玉鏡潭宴別(潭在秋浦桃樹陂下余新名此潭)解釋:
中文譯文:
康樂上官離去,我游遍永嘉的石門。
江亭上有一座孤嶼,千年的痕跡仍然存在。
我來到秋浦游玩,三次來到桃陂源頭。
千座山峰映著積雪,萬條山壑盡是啼叫的猿猴。
因?yàn)榕c謝公一起興起,因?yàn)橹茏拥恼擖c(diǎn)而有了文化。
清掃山崖上的落葉,月光下開啟清樽。
溪流正好在大樓的南邊,溪水往正南流去。
這里形成了一個(gè)玉鏡潭,清澈明亮,洗凈心靈和魂魄。
在這里能夠享受到美麗的景色,可以擺脫紛擾喧囂。
在清夜歸來時(shí),暢快地歌唱出平原。
別離后,經(jīng)過這個(gè)地方,要向我代為向蘭蓀致謝。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是李白與朋友周剛別離時(shí)所作,描述了他們?cè)谇逑耒R潭共享宴會(huì)的情景。詩人通過描繪溪水、山峰和夜晚的景象,表達(dá)了對(duì)自然美的贊美和追求,以及對(duì)友誼和離別的感慨。
詩中描述的清溪玉鏡潭被詩人形容為一個(gè)清澈明亮的地方,宛如一面玉鏡,能夠洗凈心靈和魂魄。這里的景色美麗寧靜,能夠幫助人們擺脫紛擾喧囂,尋求內(nèi)心的寧靜和真實(shí)。詩人在這里與好友共享宴會(huì),暢飲歌唱,感受著友誼和歡樂。
整首詩以自然景色和友誼為主題,通過描繪山水之美來表達(dá)詩人內(nèi)心的情感和思考。詩中還涉及到康樂上官的離去、永嘉游石門、與謝公和周子的交流等,突顯詩人在行旅中的思考和交流。
這首詩在李白的作品中算是比較平實(shí)和淡雅的一首,詩意清新,構(gòu)思巧妙。它提醒人們?cè)谛鷩痰氖澜缰袑ふ覂?nèi)心的寧靜,并以友誼和歡樂為終點(diǎn)。同時(shí)也展示了李白對(duì)自然美和人與人之間的感情的熱愛與追求。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