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送泰禪師歸南岳 / 作者:齊己 |
石龕閑鎖白猿邊,歸去程途半在船。
林簇曉霜離水寺,路穿新燒入山泉。
已尋嵐壁臨空盡,卻看星辰向地懸。
有興寄題紅葉上,不妨收拾別為編。
|
|
送泰禪師歸南岳解釋: 石龕閑鎖白猿邊,歸去程途半在船。
林簇曉霜離水寺,路穿新燒入山泉。
已尋嵐壁臨空盡,卻看星辰向地懸。
有興寄題紅葉上,不妨收拾別為編。
詩詞的中文譯文為:
石龕閑鎖白猿邊,
歸去程途半在船。
林簇曉霜離水寺,
路穿新燒入山泉。
已尋嵐壁臨空盡,
卻看星辰向地懸。
有興寄題紅葉上,
不妨收拾別為編。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是唐代齊己創作的一首送別詩。詩人在送禪師歸南岳(即南岳衡山)時,通過描繪自然景色和表達內心情感,表達了對禪師的敬意和不舍之情。
詩的開頭描述了石龕閑靜地鎖著白猿的景象,這個景象象征著禪宗的寧靜與自由。接著詩人表示禪師歸去的路途大半是通過船只來完成,暗示著禪師的歸去既是離別的意味,也是追求寧靜與自由的行程。
然后詩人描繪了離開水寺(即衡山風景區中的一處名勝)的林木,其中隱隱帶有曉霜,顯示出時間的推移與季節的更替。接著路途穿越山間的新燒木柴,表現了人們對衡山的保護和利用。這些景色的描寫與前兩句形成了對比,展示了不同的自然風貌。
隨著禪師的離去,詩人已經不再能看到山上嵐壁(即山上的云霧)了,而可以看到星星懸掛在地平線上。這里的描寫展示了時間和空間的轉變,也暗示了生活的變化和可持續的追求。
最后兩句詩以詩人的心情告別禪師。詩人表示有興趣題寫自己的感受在紅葉上,也表示不妨整理一下詩篇,以作為一個終結。這兩句化用了“別編”之意,表示將詩篇的創作整理成書,并表示對禪師的祝福。
整首詩以自然景色的描寫和內心情感的表達為主線,通過景色的變化和對禪師的送別,描繪出了禪宗追求寧靜自由的精神境界,同時表達了對禪師的敬仰和祝福之情。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