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松化為石(近聞金華山古松化為石) / 作者:齊己 |
盤根幾聳翠崖前,卻偃凌云化至堅。
乍結精華齊永劫,不隨凋變已千年。
逢賢必用鐫辭立,遇圣終將刻印傳。
肯似荊山鑿馀者,蘚封頑滯臥嵐煙。
|
|
松化為石(近聞金華山古松化為石)解釋: 《松化為石(近聞金華山古松化為石)》這首詩是唐代詩人齊己創作的作品,描述了金華山上古松樹木質堅硬,幾經劫難卻依然堅挺生長的景象。
詩意:
這首詩以金華山上古松為題材,通過描繪古松的形象,表達了松樹的堅韌和永恒。古松盤根交錯,矗立在峭壁前,卻偃伏云間,化為堅硬的石頭。雖經歷了千年風雨,凋變不已,但它仍然保持著自身的特質和生命力,經得住歲月的考驗。
賞析:
該詩通過描寫松樹的形象,展示了松樹的頑強和持久生命力。詩中的“盤根幾聳翠崖前”描繪了松樹根系錯綜復雜,矗立在峭壁前的景象,表現出松樹的雄渾和傲立不倒的姿態。接著,詩人描寫了松樹化為堅硬的石頭,使讀者感受到松樹頑強的生命力和與時間抗衡的強大力量。
詩中還提到了松樹的特點,如“乍結精華齊永劫”,強調了松樹內部的精華凝聚,經歷了無數年的洗禮依然持久。而“不隨凋變已千年”則強調了松樹不隨著凋謝而消失,堅持了千年的耐久品質。
最后,詩人以松樹與賢人和圣人的聯系作為結尾,呼應了松樹堅韌的品質。賢人和圣人都會被銘刻于歷史中,像松樹一樣永存不朽。
整首詩以寫實的手法描繪了金華山古松的形象,并從中寄托了詩人對堅忍不拔、頑強不屈的人格力量的謳歌,使讀者感受到了大自然的力量和生命的力量。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