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送梁四歸東平 / 作者:李白 |
玉壺挈美酒,送別強為歡。
大火南星月,長郊北路難。
殷王期負鼎,汶水起垂竿。
莫學東山臥,參差老謝安。
|
|
送梁四歸東平解釋:
詩詞:《送梁四歸東平》
玉壺挈美酒,送別強為歡。
大火南星月,長郊北路難。
殷王期負鼎,汶水起垂竿。
莫學東山臥,參差老謝安。
中文譯文:攜帶著美酒的玉壺,送別時勉強表示歡愉。
大火向南燃燒,星月依然明亮,長郊北方的路非常艱難。
殷紂王和負鼎而死的呂后有相似的命運,豫水也發展成重要的航運線。
不要效仿東山,沉溺于安逸,而是像謝安一樣保持機警警覺。
詩意和賞析:這首詩是李白為了送別梁四而作的。詩中用玉壺挈美酒的形象,表達出他送行時雖然心中不舍,但仍然迫于情場的禮儀,表演著敷衍的歡樂。詩的前兩句寫出了離別的場景,后兩句則通過居民們對大火和星月的無動于衷,來反襯實際情況的困難和苦難。
接下來,詩人用殷王負鼎和汶水起垂竿的典故,來比喻梁四將要面臨的艱難和坎坷。殷王是中國歷史上有名的殘暴暴君,而呂后是漢朝時期的強勢女性,這兩個人物都以不幸的結局告終。通過引用這兩個故事,詩人隱含表達了對梁四在遠行中遭遇挫折的擔憂與忠告。
最后一句“莫學東山臥,參差老謝安”,詩人表達了送行者對梁四的期望和勸告。東山指的是東漢末年的名士劉備,他以逸待勞,最終成就了一番事業。而老謝安則是晉朝時的名相,他提倡實干精神,力行政務,備受人們推崇。通過這兩個人物的對比,詩人告誡梁四不要沉迷于平靜安逸的生活,而是要像謝安一樣勤奮努力,積極擔當。
總體來說,這首詩通過描繪送別場景,以及引用歷史典故和人物對比,表達了送別者對梁四的關切和期望,同時也反映了作者對現實困境的觀察和思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