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和歌辭·董逃行 / 作者:元稹 |
董逃董逃董卓逃,揩鏗戈甲聲勞嘈。
剜剜深臍脂焰焰,人皆數嘆曰,爾獨不憶年年取我身上膏。
膏銷骨盡煙火死,長安城中賊毛起。
城門四走公卿士,走勸劉虞作天子。
劉虞不敢作天子,曹瞞篡亂從此始。
董逃董逃人莫喜,勝負翻環相枕倚。
縫綴難成裁破易,何況曲針不能伸巧指,欲學裁縫須準擬。
|
|
相和歌辭·董逃行解釋: 董逃董逃董卓逃,揩鏗戈甲聲勞嘈。
剜剜深臍脂焰焰,人皆數嘆曰,爾獨不憶年年取我身上膏。
膏銷骨盡煙火死,長安城中賊毛起。
城門四走公卿士,走勸劉虞作天子。
劉虞不敢作天子,曹瞞篡亂從此始。
董逃董逃人莫喜,勝負翻環相枕倚。
縫綴難成裁破易,何況曲針不能伸巧指,欲學裁縫須準擬。
中文譯文:
董逃啊董逃,董卓逃亡了,戰爭的聲音令人疲累嘈雜。
深埋肌膚的火焰熊熊燃燒,人們都數次嘆息道,只有你不會記得每年都從我身上取多少香脂。
香脂用盡,骨枯肉盡,像煙火般死去,長安城中賊寇橫行。
城門口奔走的是公卿大臣們,他們勸說劉虞稱帝。
劉虞不敢稱帝,曹瞞篡奪亂世開始了。
董逃啊董逃,人們不要高興,勝敗輪回像環相互依托。
縫補難成,剪破容易,更不用說曲針不能伸展靈巧的手指,欲學裁縫需準備好合適的材料。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詞寫的是王室的權力斗爭和亂世的背景。通過提到董卓逃亡,描繪了戰亂時期的混亂和動蕩,以及董卓作為貪圖私利的篡位者的不義之行。其中,將董卓身上的香脂比喻為社會資源的浪費和掠奪,揭示了權力者對百姓的剝削。
詩詞中提到了長安城中的賊寇橫行,以及公卿大臣們對劉虞稱帝的勸說,反映了亂世時社會秩序的崩潰和權力的追逐,表達了作者對當時政治形勢的不滿。
最后,詩詞借用了縫補和裁剪的比喻,表達了在動蕩的時局中,雖然人們也想靠近權力來尋求自己的利益,但因為所面臨的困境極其復雜,這種嘗試可能會帶來更多的破壞。因此,詩人告誡人們在亂世中,要先籌備好必要的準備和資源,才能更好地應對挑戰。
整體而言,這首詩詞通過對亂世政治和個人命運的描繪,表達了對混亂社會和權力斗爭的反思和憂慮,同時也傳達出作者對人們在亂世中應保持清醒和準備的警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