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黃草峽聽柔之琴二首 / 作者:元稹 |
胡笳夜奏塞聲寒,是我鄉音聽漸難。
料得小來辛苦學,又因知向峽中彈。
別鶴凄清覺露寒,離聲漸咽命雛難。
憐君伴我涪州宿,猶有心情徹夜彈。
|
|
黃草峽聽柔之琴二首解釋: 《黃草峽聽柔之琴二首》是唐代詩人元稹創作的一首詩詞。下面是該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黃草峽聽柔之琴二首
胡笳夜奏塞聲寒,
是我鄉音聽漸難。
料得小來辛苦學,
又因知向峽中彈。
別鶴凄清覺露寒,
離聲漸咽命雛難。
憐君伴我涪州宿,
猶有心情徹夜彈。
譯文:
在黃草峽聽柔和的琴聲(上、下兩首)
胡笳在夜晚奏響,塞上的聲音寒冷,
我鄉的音調越發難以辨認。
我料想到小時候辛苦學習,
因此知道向峽中彈奏。
別離之鶴悲凄,清脆的聲音感受到涼露的寒冷,
分離的聲音漸漸消失,像是命運難以撫平傷痛。
我憐憫你陪伴我在涪州過夜,
仍然有心情徹夜彈奏。
詩意和賞析:
《黃草峽聽柔之琴二首》描繪了一種別離之情,以及通過音樂來減輕離別的痛苦。詩人元稹以自己的親身經歷,表達了對鄉音的思念和漸行漸遠的感受。
詩的第一首寫到夜晚,胡笳的聲音在寒冷的塞上回蕩。詩人感嘆自己鄉音聽起來越來越難以辨認,這可能是因為他離鄉已久,鄉音已經疏遠。然而,他又意識到自己曾經在小時候努力學習樂器,因此他能理解那些在黃草峽中演奏樂器的人們。
第二首詩以鶴為象征,描述了別離的悲傷和寒冷。鶴的叫聲清脆而凄涼,它們在寒冷的露水中感到寒冷。隨著離別的聲音逐漸消失,就像是一只幼鳥難以發出聲音。然而,詩人仍然感激有人陪伴他在涪州度過夜晚,他們一起彈奏音樂,表達內心的情感。
整首詩透露出對故鄉和鄉音的思念之情,同時也表達了音樂作為一種情感的表達方式。通過音樂,詩人能夠減輕離別的痛苦,并與他人共同分享內心的感受。這首詩以簡潔的語言和深刻的意境,表達了離鄉之人的情感體驗,展現了元稹對音樂與情感關系的思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