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西齋小松二首 / 作者:元稹 |
松樹短于我,清風亦已多。
況乃枝上雪,動搖微月波。
幽姿得閑地,詎感歲蹉跎。
但恐廈終構,藉君當奈何。
簇簇枝新黃,纖纖攢素指。
柔苙漸依條,短莎還半委。
清風日夜高,凌云意何已。
千歲盤老龍,修鱗自茲始。
|
|
西齋小松二首解釋: 《西齋小松二首》是唐代文學家元稹創作的一首詩詞。下面是它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第一首:
松樹短于我,
清風亦已多。
況乃枝上雪,
動搖微月波。
譯文:
這松樹比我還矮,
清風也已經多了。
何況樹枝上有雪,
搖動著微弱的月光波紋。
詩意:
詩人通過比較自己和松樹的高度,表達了自己年紀漸長、身體逐漸衰老的感受。詩中提到的清風和雪,象征著歲月的變遷和生命的不斷流逝。盡管松樹依然挺立,但它的幽美姿態和搖曳的枝葉也讓詩人感嘆時光的流轉,暗示人生的短暫和歲月的無情。
賞析:
詩人以松樹和自己的對比,以及松樹上的雪和清風的描繪,通過自然景物來抒發自己對光陰流逝的感慨之情。詩中的松樹象征著堅強和持久的精神,而清風和雪則象征著歲月的無常和冷酷。詩人以細膩的描寫和感慨的語言,表達了對時光流逝的無奈和對生命短暫的思考。整首詩抒發了人對光陰易逝的感慨和對生命的思考,引發讀者對于人生意義和價值的思考與感悟。
第二首:
幽姿得閑地,
詎感歲蹉跎。
但恐廈終構,
藉君當奈何。
簇簇枝新黃,
纖纖攢素指。
柔苙漸依條,
短莎還半委。
清風日夜高,
凌云意何已。
千歲盤老龍,
修鱗自茲始。
譯文:
幽深的身姿得到了寧靜的棲息地,
卻感嘆歲月的匆忙。
只怕住處最終會變成廢墟,
我該借助你又能怎樣呢?
密密麻麻的枝條嫩黃,
細細的枝葉紛紛疊疊。
柔軟漸漸依附在樹枝上,
短小的莎草還半倚半垂。
清風日夜高飛,
超越云霞的意境又何處尋?
千歲的老龍盤踞在山巔,
鱗片的修補從此開始。
詩意:
詩人以松樹作為表達自己思考的對象,描述了松樹在安靜的棲息地中的幽深姿態。他感嘆時光的流逝,意識到自己的居所終將衰敗,同時表達了對時間流逝的無奈。詩人通過描寫松樹的枝葉和莎草的細薄,以及清風超越云霞的意象,表達了對自然的贊美和對生命短暫的思考。
賞析:
這首詩以松樹為主題,通過描寫松樹的姿態和細節,表達了詩人對時間流逝和生命短暫的思考。詩中的松樹象征著堅強和持久的精神,而清風、雪和莎草則象征著歲月的變遷和自然的美好。詩人以細膩的描寫和意象的運用,將自然景物與人生的哲思相結合,引發讀者對生命和時光的思考與感悟。整首詩喚起了人們對于時光流逝的無奈和對生命短暫的反思,呈現了唐代詩人獨特的意境和情感表達方式。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