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落月 / 作者:元稹 |
落月沉馀影,陰渠流暗光。
蚊聲靄窗戶,螢火繞屋梁。
飛幌翠云薄,新荷清露香。
不吟復不寐,竟夕池水傍。
|
|
落月解釋: 《落月》是唐代詩人元稹的作品。下面是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落月沉馀影,陰渠流暗光。
蚊聲靄窗戶,螢火繞屋梁。
飛幌翠云薄,新荷清露香。
不吟復不寐,竟夕池水傍。
詩意:
這首詩描繪了一個秋夜中的景象。月亮已經落下,但余輝仍然照耀著周圍環境。在陰暗的渠道中,微弱的光芒流動著。蚊子的聲音彌漫在窗戶中,螢火圍繞著屋梁飛舞。幕簾飄動,翠綠的云彩變得稀薄,新鮮的荷葉上沾滿了清晨的露水,散發出芬芳的香氣。詩人不吟詩也不入眠,整夜靜靜地伴著池塘的水邊。
賞析:
《落月》以其簡潔而富有意境的描寫方式,表達了作者對秋夜景色的感悟和內心的靜謐。詩中使用了一系列細膩的描寫手法,將讀者帶入了一個寧靜而幽美的夜晚。
詩的開篇寫道“落月沉馀影,陰渠流暗光”,通過描述月亮的余輝和陰暗的渠道中微弱的光芒,為整首詩營造了一種幽暗而寂寥的氛圍。
接著,蚊子的聲音、螢火和飛幌的翠云等描寫讓讀者感受到了細微而生動的細節。這些描寫形象地展現了夏夜的寧靜和生機,揭示了大自然中微妙而變幻的景象。
在最后兩句中,“不吟復不寐,竟夕池水傍”,表達了詩人內心的寧靜和靜思。他不吟詩也不入眠,靜靜地坐在池塘邊,與自然融為一體,思考生命的意義和人與自然的關系。
整首詩以其細膩的描寫和深邃的意境,喚起了讀者對大自然和人生的思考。它通過獨特的視角和細致入微的描寫,傳達了作者對自然美的熱愛和內心的寧靜。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