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己卯十月一日至燕越五日罹狴犴有感而賦 / 作者:文天祥 |
聽著啼鵑淚滿襟,國亡家破見忠臣。
關河歷落三生夢,風雪飄零萬死身。
丞相豈能堪獄吏,故侯安得作園人。
神農虞夏吾誰適,回首西山繼絕塵。
|
|
己卯十月一日至燕越五日罹狴犴有感而賦解釋: 《己卯十月一日至燕越五日罹狴犴有感而賦》是宋代文天祥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聽著啼鵑淚滿襟,
國亡家破見忠臣。
關河歷落三生夢,
風雪飄零萬死身。
丞相豈能堪獄吏,
故侯安得作園人。
神農虞夏吾誰適,
回首西山繼絕塵。
詩意:
這首詩詞表達了作者對國家命運的憂慮和對忠臣的贊頌。詩中描繪了國家的覆亡和家庭的破碎,同時展示了忠臣的堅定和犧牲精神。作者通過描寫自己的感受,表達了對國家和人民痛苦遭遇的同情和悲痛,同時對忠臣的忠誠和堅定表示敬意。
賞析:
這首詩詞以悲壯的筆調展現了作者的憂國憂民情懷。首句“聽著啼鵑淚滿襟”,以鵑鳥的啼聲作為背景音,表達了作者內心的悲痛和不安。接著,作者敘述了國家的覆亡和家庭的破碎,強調了忠臣在這樣的困境中的珍貴和可貴。
詩中的“關河歷落三生夢,風雪飄零萬死身”描繪了歷史的變遷和忠臣的遭遇。關河象征了國家的邊疆,歷經滄桑,而忠臣們的忠誠和犧牲也成為歷史的一部分。作者通過這樣的描寫,表達了對歷史和忠臣的敬意。
接下來的兩句“丞相豈能堪獄吏,故侯安得作園人”則表達了忠臣的偉大和不屈。丞相和故侯都是高官顯貴的身份,然而在亂世之中,他們卻被迫接受苦難的命運。作者以此來反思社會的不公和忠臣的遭遇,同時也呼喚著對正直和公義的追求。
最后兩句“神農虞夏吾誰適,回首西山繼絕塵”表達了作者對于當代社會的困惑和對美好時光的追求。神農、虞舜、夏禹都是中國古代傳說中的圣人和賢君,他們在歷史中是受人景仰的典范。作者在這里提問,現在的社會是否還有像他們一樣的偉大人物能夠擔當重任。最后一句中的“回首西山繼絕塵”則象征著追求理想和追求卓越的精神,作者希望能夠超越塵世的紛擾,追求更高尚的境界。
總的來說,這首詩詞通過對國家的覆亡、家庭的破碎和忠臣的犧牲的描繪,表達了作者對時代困境的感受和對忠臣精神的贊頌。詩中的悲壯氛圍和對歷史和人性的思考,使其具有深遠的意義和思想內涵。這首詩詞展現了文天祥對社會現實的關切和對理想境界的追求,同時也呼喚著人們對正義、公平和忠誠的珍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