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己卯十月一日至燕越五日罹狴犴有感而賦 / 作者:文天祥 |
珙璧衣冠十六傳,更無一士死君前。
自慚重趙非九鼎,猶幸延韓更數年。
孟博囊頭真自愛,杲卿鉤舌要誰憐。
人間信有網常在,萬古西山皎月懸。
|
|
己卯十月一日至燕越五日罹狴犴有感而賦解釋: 《己卯十月一日至燕越五日罹狴犴有感而賦》是文天祥在宋代寫的一首詩詞。以下是對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己卯十月初一到燕越五日,我受到狴犴的攻擊,深感觸動而作此詩。珙璧(古代的一種禮器)衣冠傳承了十六代,卻沒有一個士人在君王面前死去。我自愧不如重趙(指重賞)的九鼎,幸好還能效法延韓(指延長壽命)。孟博(指孟子)只有一個囊頭(指貧窮),卻真心自愛;杲卿(指杲子)說話卻被人嘲笑,要誰來憐憫。在人間,我相信有一張網常常存在,而在萬古之間,西山上的明亮月光依然懸掛。
詩意:
這首詩詞表達了作者對自己身世的反思以及對時代和人生的思考。文天祥在詩中自謙不如古代的重賞九鼎,但他幸運地能夠效法延長壽命的延韓。他提到孟子雖然貧窮但自愛,而杲子雖然被人嘲笑但不受他人憐憫。最后,作者表達了他對人世間有一張無形的網存在的信念,同時將這種信念與永恒的西山明月相對照。
賞析:
這首詩詞展示了文天祥在困境中的堅韌和對人生的思考。他在詩中以自身為例,通過對重賞九鼎和延韓的對比,表達了自己的自謙和幸運之感。他提到孟子和杲子,強調了他們在艱難環境中的自尊和堅持。最后,通過描繪人世間的無形網和永恒的西山明月,作者表達了對宇宙和人生的深邃思考和超越感。整首詩詞流露出一種堅忍不拔、對人生的思索和超越世俗的情懷,展示了文天祥的人格和思想特點。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