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送楊山人歸天臺 / 作者:李白 |
客有思天臺,東行路超忽。
濤落浙江秋,沙明浦陽月。
今游方厭楚,昨夢先歸越。
且盡秉燭歡,無辭凌晨發。
我家小阮賢,剖竹赤城邊。
詩人多見重,官燭未曾然。
興引登山屐,情催泛海船。
石橋如可度,攜手弄云煙。
|
|
送楊山人歸天臺解釋:
譯文:送楊山人歸天臺
有位客人思念天臺,東行路途疾馳。波濤在浙江秋水中綿延,沙明月亮照亮浦陽。如今他在游歷途中已經厭倦了楚地的風景,但在昨晚的夢中他先是回到了越地。現在他想盡情地享受這個時刻,舉起蠟燭高興地不顧天還沒亮就動身。我家住著聰明能干的小阮,她以纖手剖竹篾編織物品,是坐落在赤城邊的。詩人雖然才華出眾,但官場的光景卻未有過。他現在充滿了興致,踏上登山用的履屐,心情催迫著他乘船漂泊在大海之上。如果有座石橋方便我們跨越,我們就一起手牽手在云煙中嬉戲。
詩意:此詩表達了詩人送別楊山人歸天臺的情景和情感。楊山人對天臺的思念之情使他急不可待地要回去,而李白則陪著他盡情享受現在的時光。詩中還描繪了楊山人的妻子小阮的聰明和能干,以及詩人自己在官場不得志的遭遇。詩人以自己的詩才引領楊山人的情感,一同感受登山和航海的樂趣,表達了對友誼的珍重和對自由漫游的向往。
賞析:這首詩以送別的情景為線索,展示了詩人豁達自然、思想開放的心態。詩中抒發了對友誼和自由的珍重和向往之情,使人感受到了詩人不羈自由的個性和對人生樂觀積極的態度。通過細膩的描繪,詩人巧妙地嵌入了自己的生活經歷和對官場的無奈,使詩歌更加豐富和具有感染力。整篇詩以簡練的語言、流暢的節奏和飽滿的情感,表達了對友情、自由和美好生活的追求,給人以啟迪和感動。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