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別山僧 / 作者:李白 |
何處名僧到水西,乘舟弄月宿涇溪。
平明別我上山去,手攜金策踏云梯。
騰身轉覺三天近,舉足回看萬嶺低。
謔浪肯居支遁下,風流還與遠公齊。
此度別離何日見,相思一夜暝猿啼。
|
|
別山僧解釋:
詩詞的中文譯文:
何處名僧到水西,
乘舟弄月宿涇溪。
平明別我上山去,
手攜金策踏云梯。
騰身轉覺三天近,
舉足回看萬嶺低。
謔浪肯居支遁下,
風流還與遠公齊。
此度別離何日見,
相思一夜暝猿啼。
詩意:
這首詩描繪了李白與一位名僧在水西相遇,并一起度過了一個美妙的夜晚。第一句詩問到了名僧來到水西的地方。第二句詩描述了他們一起在船上觀賞月光,然后在涇溪畔過夜。第三句詩是在告別名僧,李白準備上山去。第四句詩形容了李白踩著云梯,離開水西。第五句詩表達了他飛身而起,感覺仿佛接近了天空。第六句詩是李白回頭看著萬嶺低矮。第七句詩說名僧不肯留在山下,而要和遠公一起風流。最后兩句詩表達了李白與名僧的別離,表示了相思之情,在夜晚的猿叫聲中表露出來。
賞析:
這首詩以山水、月光和人物的活動為背景,將詩人與名僧之間的交往和離別情感交織在一起。詩中使用了大量的修辭手法,如夸張比喻,形象生動地描繪了舍利子(古代僧人常帶的一種法器)像金策一樣,形容李白騰身轉覺三天近,體現了詩人的豪情壯志。通過這些描寫,詩人把個人情感融入了自然景色當中,表達出自己對別離的思念之情。整首詩意境高遠,語言流暢,給人一種寧靜而又激蕩的感覺,展示了李白獨特的詩歌才華和詩人對遠行的思念之情。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