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常州 / 作者:文天祥 |
山河千里在,煙火一家無。
壯甚睢陽守,冤哉馬邑屠。
蒼天如可問,赤子果何辜。
唇齒提封舊,撫膺三嘆吁。
|
|
常州解釋: 《常州》是一首宋代文天祥的詩詞。這首詩描繪了常州的景色和歷史事件,同時表達了作者對國家命運的憂慮和對冤屈的感嘆。
詩詞的中文譯文如下:
山河千里在,煙火一家無。
壯甚睢陽守,冤哉馬邑屠。
蒼天如可問,赤子果何辜。
唇齒提封舊,撫膺三嘆吁。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以常州的山河景色為背景,表達了作者對國家的憂慮和對歷史事件的感慨。詩中的"山河千里在,煙火一家無"意味著盡管山河依舊,但家園已經被戰亂摧毀,人們的生活被破壞得無法再回到過去的繁榮。
接下來的兩句"壯甚睢陽守,冤哉馬邑屠"指的是歷史上常州的抵抗和被屠殺的事件。睢陽是常州的古稱,這里指的是常州的守城將士壯烈抵抗的場景,而馬邑則指的是常州被攻陷后的屠殺。
詩的最后兩句"蒼天如可問,赤子果何辜。唇齒提封舊,撫膺三嘆吁"表達了作者對天道不公和人民冤屈的感嘆。作者在詩中質問蒼天,為何無辜的兒童要受到這樣的苦難。"唇齒提封舊,撫膺三嘆吁"則表達了作者內心的悲痛和無奈。
總的來說,這首詩詞通過描繪常州的景色和歷史事件,表達了作者對國家命運的憂慮和對冤屈的感嘆。它展現了作者對戰亂和苦難的深刻思考,同時也反映了他對人民痛苦的同情和對正義的追求。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