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發彭城 / 作者:文天祥 |
今朝正重九,行人意遲遲。
回首戲馬臺,野花發葳蕤。
草埋范增塚,云見樊噲旗。
時節正如此,道路將何之。
我愛陶淵明,甲子題新詩。
白衣送酒來,把菊臥東籬。
|
|
發彭城解釋: 《發彭城》是宋代文天祥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今朝正重九,行人意遲遲。
回首戲馬臺,野花發葳蕤。
草埋范增塚,云見樊噲旗。
時節正如此,道路將何之。
我愛陶淵明,甲子題新詩。
白衣送酒來,把菊臥東籬。
詩意:
這首詩詞描繪了一個秋日的景象。詩人觀察到行人們在這個重陽節的早晨行走得很慢,仿佛有些遲疑。他回首望去,看到了一個戲馬臺,周圍的野花盛開得繁茂美麗。范增的墓被草覆蓋,樊噲的旗幟在云中飄揚。時節如此,詩人不禁思考自己的前途將何去何從。他表達了對陶淵明的喜愛,并以此為契機創作了一首新的詩歌。最后,有人穿著白衣送來酒,詩人將菊花放在東籬上休息。
賞析:
這首詩詞以秋日景色為背景,通過描繪自然景物和人物活動,表達了詩人對時光流轉和人生意義的思考。詩中的行人意遲遲,暗示了人們在秋天這個季節里,對于歲月的流逝和未來的迷茫感到猶豫不決。戲馬臺和野花的描繪,展示了大自然的美麗和生機。范增的墓和樊噲的旗幟則象征著歷史的滄桑和人事的更迭。詩人通過對陶淵明的贊美,表達了對于清雅高潔的文人境界的向往。最后,白衣送酒和把菊臥東籬的場景,展示了詩人對于閑適自在的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整首詩詞以簡潔明快的語言描繪了秋日景色和人物活動,通過對自然景物的描繪和對歷史人物的引用,表達了詩人對于時光流轉和人生意義的思考,以及對于清雅高潔生活的向往。這首詩詞既展示了詩人對于自然美的敏感和對于歷史的關注,又表達了對于人生追求的思考和追求。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