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流夜郎至西塞驛,寄裴隱 / 作者:李白 |
揚帆借天風,水驛苦不緩。
平明及西塞,已先投沙伴。
回巒引群峰,橫蹙楚山斷。
砯沖萬壑會,震沓百川滿。
龍怪潛溟波,俟時救炎旱。
我行望雷雨,安得沾枯散。
鳥去天路長,人愁春光短。
空將澤畔吟,寄爾江南管。
|
|
流夜郎至西塞驛,寄裴隱解釋:
譯文:
夜已經(jīng)深,我來到西塞驛,給裴隱寄去一封信。
我揚起帆,準備借助天風行船,但水路非常艱險。
平明時分,我已經(jīng)到達西塞,與沙子成為了旅伴。
回望周圍群山連綿,像是龍脊般交錯,橫亙在楚國山脈中斷。
洪水沖擊,萬壑匯聚,聲勢浩大,百川涌滿。
傳說中的龍怪潛藏在深海波浪之中,等待著時機來救濟威脅生命的干旱。
我行船眺望雷雨,希望能獲取些許水來解渴。
鳥兒飛向天邊的路很長,而人們卻為春光短暫而憂愁。
我只能在澤畔吟唱,寄托對江南的思念。
詩意:
這首詩描繪了李白在夜晚到達西塞驛的情景,他面臨著艱難的水路航行。他看到了附近群山峰回路轉(zhuǎn)的景象,洪水沖擊,河道變得紛亂。在這樣的環(huán)境中,他希望像傳說中的龍怪一樣,能夠帶來水來救恩人的干旱。然而,現(xiàn)實卻讓他感到無奈和無力,他只能撫琴吟唱,寄托對江南的思念。
賞析:
這首詩通過描繪李白夜間航行的場景,展現(xiàn)了他在困境中的無奈和對救濟的渴望。詩中運用了豐富的描寫手法,如山巒峰回、洪水沖擊、百川涌滿等,形象生動地描繪出了西塞驛的景象。詩人通過描述自然景觀表達了他內(nèi)心的情感,對困境的無可奈何和對渴望的向往。整首詩情感真摯,意境深遠,使人產(chǎn)生強烈的共鳴。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