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送卓大著知漳州 / 作者:文天祥 |
蓬山隔風雨,蕓觀司陽秋。
厭作承明直,出為漳逋游。
問俗便桑梓,過家拜松楸。
錦堂事相儷,棠舍陰易留。
何來瀾蠡間,何物輒負舟。
翻覆十年事,行止隨坎流。
倘來豈不再,遲取終無尤。
太守執此往,邦人庶其瘳。
昔予援西銘。
期子以前修。
愿覿弘濟學,四海放一舟。
|
|
送卓大著知漳州解釋: 《送卓大著知漳州》是宋代文天祥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蓬山隔風雨,蕓觀司陽秋。
蓬山是指福建蓬萊山,這里代表了離別的辛酸和困難。蕓觀司陽秋則是指漳州的景色,司陽秋是漳州的別稱,表達了離別時的秋天景色。
厭作承明直,出為漳逋游。
厭作承明直,意味著作者不愿意再做官,而選擇離開去漳州游歷。
問俗便桑梓,過家拜松楸。
問俗便桑梓,表示作者想要了解當地的風俗習慣。過家拜松楸,是指作者在漳州拜訪友人,表達了對友情的珍視。
錦堂事相儷,棠舍陰易留。
錦堂事相儷,指的是在漳州結交的朋友。棠舍陰易留,表示在這里的居住環境宜人,讓人舍不得離開。
何來瀾蠡間,何物輒負舟。
何來瀾蠡間,指的是作者離開的地方。何物輒負舟,表示無論是什么事物,都會給人帶來離別之痛。
翻覆十年事,行止隨坎流。
翻覆十年事,指的是作者在官場上的經歷。行止隨坎流,表示作者的行動和命運都隨著環境的變化而改變。
倘來豈不再,遲取終無尤。
倘來豈不再,表示如果有機會再次相聚,那將再好不過。遲取終無尤,意味著即使再晚一些,也不會有任何過錯。
太守執此往,邦人庶其瘳。
太守執此往,指的是太守帶著這首詩詞去漳州。邦人庶其瘳,表示這首詩詞能夠給人帶來安慰和治愈。
昔予援西銘,期子以前修。
昔予援西銘,指的是過去作者在西部地區的工作經歷。期子以前修,表示作者希望后人能夠繼續努力學習,為國家做出貢獻。
愿覿弘濟學,四海放一舟。
愿覿弘濟學,表示作者希望能夠見到更多的學者,共同推動學術的發展。四海放一舟,意味著希望能夠在全國范圍內傳播自己的思想和理念。
這首詩詞表達了作者離別的心情和對友情的珍視,同時也表達了對漳州的喜愛和對學術發展的期望。通過描繪離別的辛酸和對未來的希望,展現了作者的情感和思想。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