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秋夜宿龍門香山寺奉寄王方城十七丈奉國瑩上…幼成令問 / 作者:李白 |
朝發汝海東,暮棲龍門中。
水寒夕波急,木落秋山空。
望極九霄迥,賞幽萬壑通。
目皓沙上月,心清松下風。
玉斗橫網戶,銀河耿花宮。
興在趣方逸,歡馀情未終。
鳳駕憶王子,虎溪懷遠公。
桂枝坐蕭瑟,棣華不復同。
流恨寄伊水,盈盈焉可窮。
|
|
秋夜宿龍門香山寺奉寄王方城十七丈奉國瑩上…幼成令問解釋:
中文譯文:
朝發汝海東,暮棲龍門中。
早晨從汝海東出發,傍晚棲息在龍門。
水寒夕波急,木落秋山空。
水很冷,夜晚的波浪猛烈,秋天的山空無一人。
望極九霄迥,賞幽萬壑通。
眺望極遠,天空高遠,可以俯瞰萬丈深谷。
目皓沙上月,心清松下風。
眼里閃爍著明亮的月光,心里清澈如松下的風。
玉斗橫網戶,銀河耿花宮。
仰望玉斗懸掛在網戶上,銀河璀璨如花宮。
興在趣方逸,歡馀情未終。
情緒高漲,興致在自由中舒展,歡樂的情感還未結束。
鳳駕憶王子,虎溪懷遠公。
想起鳳凰與王子的傳說,又懷念虎溪中的遙遠先賢。
桂枝坐蕭瑟,棣華不復同。
桂樹枝條搖擺蕭瑟,曾經的盛世美景已不再。
流恨寄伊水,盈盈焉可窮。
真情流淌,寄托于伊水,它如此盈盈,無窮無盡。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李白在一個秋天的夜晚,從海東出發,棲息在龍門中的情景。詩中通過對自然景觀的描繪,展示了李白的心境和情感。
詩中以冷寒的水波和秋天的空山描繪了夜晚的寂靜和孤獨。接著,通過眺望遠方的景色,表達了詩人的豪情壯志和對廣袤世界的暢想。詩人同時以明亮的月光和清涼的風,來形容自己內心的明亮和清澈。
詩中還融入了一些歷史典故和傳說,如鳳凰與王子的故事和虎溪中的遙遠先賢,展示了對歷史和傳統的懷念和向往。
最后,詩人以桂樹的凄涼和盈盈流淌的情感,來表達自己的心情和對生活的感慨。
整首詩以壯麗的自然景觀和詩人內心的情感交融在一起,給人以宏大、豪放的藝術感受,展示了李白的詩歌才華和豐富的想象力。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