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自汶陽至鄆 / 作者:文天祥 |
渺渺中原道,勞生嘆百非。
風雨吹打人,泥濘飛上衣。
目力去天短,心事與時違。
夫子昔相魯,侵疆自齊歸。
|
|
自汶陽至鄆解釋: 《自汶陽至鄆》是宋代文天祥創作的一首詩詞。這首詩詞描繪了作者自汶陽到鄆城的旅途中所見所感,表達了對生活困苦和時代不公的感嘆。
詩詞的中文譯文如下:
渺渺中原道,勞生嘆百非。
風雨吹打人,泥濘飛上衣。
目力去天短,心事與時違。
夫子昔相魯,侵疆自齊歸。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詞以自然景物和個人經歷為背景,通過描繪旅途中的困苦和不幸,表達了作者對生活的痛苦和對時代的不滿。
詩的開頭,作者用“渺渺中原道”來形容自己所處的曠遠而遼闊的中原大地,暗示了他的旅途漫長而艱難。接著,他表達了對生活的不滿和無奈,稱“勞生嘆百非”,意味著他對百般困苦的感嘆。
接下來的兩句“風雨吹打人,泥濘飛上衣”,描繪了作者在旅途中遭受的風雨侵襲和泥濘的困擾,形象地展示了他所經歷的艱辛和不幸。
接著,作者寫道“目力去天短,心事與時違”,表達了他對自身能力的限制和對心愿與現實不符的遺憾。這句詩意味著作者的視野受限,心中的愿望與現實的差距。
最后兩句“夫子昔相魯,侵疆自齊歸”,提到了古代圣賢孔子曾經在魯國輾轉流亡,最終回到了齊國。這句話暗示了作者對自己的處境的反思,他可能希望自己也能夠像孔子一樣,能夠回到自己的家鄉,擺脫困境。
總的來說,這首詩詞通過描繪旅途中的困苦和不幸,表達了作者對生活的痛苦和對時代的不滿。同時,通過引用孔子的例子,表達了作者對自己處境的反思和對未來的期望。這首詩詞以簡潔而深刻的語言,展現了作者的情感和思想,具有較高的藝術價值。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