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和歌辭·反白頭吟 / 作者:白居易 |
炎炎者烈火,營營者小蠅。
火不熱真玉,蠅不點清冰。
此茍無所受,彼莫能相仍。
乃知物性中,各有能不能。
古稱怨報死,則人有所懲。
懲淫或應可,在道未為弘。
譬如蜩鷃徒,啾啾啅龍鵬。
宜當委之去,寥廓高飛騰。
豈能泥塵下,區區酬怨憎。
胡為坐自苦,吞悲仍撫膺。
|
|
相和歌辭·反白頭吟解釋:
反白頭吟
炎炎者烈火,營營者小蠅。
火不熱真玉,蠅不點清冰。
此茍無所受,彼莫能相仍。
乃知物性中,各有能不能。
古稱怨報死,則人有所懲。
懲淫或應可,在道未為弘。
譬如蜩鷃徒,啾啾啅龍鵬。
宜當委之去,寥廓高飛騰。
豈能泥塵下,區區酬怨憎。
胡為坐自苦,吞悲仍撫膺。
中文譯文:
烈火燃燒著,小蠅嗡嗡飛。
火焰不能烤熱真正的玉石,小蠅無法縈繞清冰。
如果沒有東西被燃燒,就沒有小蠅非要飛過來。
由此知曉,自然界萬物各有其能力。
古人稱之為“怨報死”,人受到懲罰是有理由的。
懲罰淫亂或許能起作用,但在道德沒有立足之前。
就像蜩鷃叫喚,卻只能引來嘈雜的龍鳳。
它們應該被放逐去,翱翔高遠。
怎么能沉浸在塵埃之下,只為了報復與仇恨而辛苦。
何苦自己苦惱,情緒還揮之不去。
詩意與賞析:
這首詩是唐代詩人白居易所作,通過烈火和小蠅的對比,反映了人們在面對困境時應保持的心態。烈火炙烤著物品,但卻無法熱到冰涼的玉石;小蠅嗡嗡飛舞,卻無法觸碰到冰清的冰面。詩中表達了對物性的認識,認為不同事物具有不同的能力和效果,世間萬物各有其自身的規律和限制。
接下來,詩人以“怨報死”為例,表達了對于罪惡行為的懲罰,但也提出了思考。詩人認為,在道德還未廣泛推廣之前,懲罰罪惡行為可能不會有太大效果,就像蜩鷃只能引來混亂的龍鳳。詩人主張將其放逐,使其自由飛翔。
最后兩句表達了詩人對于報復和仇恨的批判。詩人認為,沉溺于仇恨之中只會自我折磨,沒有意義。因此,他喚起人們應遠離這種消極情緒,擺脫困境,勇往直前。整首詩通過對火和蠅的比喻,透露出一種積極向上、豁達的心態,寄托了詩人對人生的思考和期許。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