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次韻趙景文見寄懷親 / 作者:陳著 |
薄俗滔滔逐水流,誰能古道兩綢繆。
白云終日靜相向,紫氣有時來更留。
啼鳥已呼春到了,醉驢曾記舊游不。
山林樂事輸君早,未遇仙炊已轉頭。
|
|
次韻趙景文見寄懷親解釋: 《次韻趙景文見寄懷親》是宋代陳著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它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薄俗滔滔逐水流,誰能古道兩綢繆。
白云終日靜相向,紫氣有時來更留。
啼鳥已呼春到了,醉驢曾記舊游不。
山林樂事輸君早,未遇仙炊已轉頭。
譯文:
浮躁的世俗如滔滔江水一般奔流,誰能夠守住古老的道路、保持純樸的生活。
白云整日靜靜地朝向遠方,紫氣時而降臨并停留。
鳥兒啼叫已經呼喚著春天的到來,醉騾兒曾經懷念過往的游玩。
山林中的歡樂事物輸給了你的早逝,而我卻還未遇到仙家的炊煙已經轉身離去。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通過對自然景物和人生的描繪,表達了對純樸和寧靜生活的向往以及對逝去時光的懷念。詩人以浩渺的自然景色為背景,通過對白云、紫氣的描繪,營造出一種寧靜和神秘的氛圍。與此同時,詩人對現實社會的浮躁和喧囂以及對個人遺憾的描寫,更加凸顯了對寧靜和純樸生活的渴望。
詩中的"薄俗滔滔逐水流"描述了社會的浮躁和喧囂,而"誰能古道兩綢繆"則表達了詩人對返璞歸真、守住傳統的向往。"白云終日靜相向,紫氣有時來更留"描繪了寧靜祥和的景象,呈現了一種超越塵世的美好。"啼鳥已呼春到了,醉驢曾記舊游不"表達了對春天的期待和對過去美好時光的回憶。
詩的最后兩句"山林樂事輸君早,未遇仙炊已轉頭"用寓言的手法,表達了對逝去時光的惋惜。詩人認為自己錯過了享受山林之樂的機會,而那些美好的事物已經離他而去。"仙炊"象征著仙家的炊煙,意味著詩人對純潔和寧靜生活的向往,但這樣的機會已經失去了。
整首詩以優美的語言和意境,傳達了詩人對寧靜、純樸生活的向往,以及對光陰流逝的感慨。它呈現了一種對于內心世界的追求和對現實世界的反思,給人以深思和感慨之情。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