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同袁通判游越中三首·鴻禧觀 / 作者:陳著 |
停舟過橋去,兩岸綠垂楊。
繞屋水為界,入門花滿廊。
如今為道觀,聞昔是書堂。
此意與誰說,春風(fēng)湖渺茫。
|
|
同袁通判游越中三首·鴻禧觀解釋: 《同袁通判游越中三首·鴻禧觀》是宋代詩人陳著的作品。這首詩描繪了詩人與袁通判一同游覽越州時的景象。
詩詞的中文譯文:
停舟過橋去,兩岸綠垂楊。
繞屋水為界,入門花滿廊。
如今為道觀,聞昔是書堂。
此意與誰說,春風(fēng)湖渺茫。
詩意與賞析:
這首詩通過描寫游覽越州的景色,表達了對時光流轉(zhuǎn)和歷史變遷的感慨。
詩的第一句寫道:“停舟過橋去,兩岸綠垂楊。”這里,詩人停船過橋,兩岸綠樹垂柳,景色宜人。這里的橋和綠樹為整個畫面增添了生動的元素,給人一種親近自然的感覺。
第二句寫道:“繞屋水為界,入門花滿廊。”詩人所到之地是一座環(huán)繞著房屋的水域,門前廊道上開滿了花朵。這里描繪了寧靜而美麗的景象,給人一種寧謐和閑適的感覺。
第三句寫道:“如今為道觀,聞昔是書堂。”這里指出了這個地方的變遷。曾經(jīng)是一所書堂,如今卻成為一座道觀。這里暗示了時光的變遷,人事如梭,一切都在不斷地變化。
最后兩句寫道:“此意與誰說,春風(fēng)湖渺茫。”詩人在思考這個變遷背后的含義,但他不知道應(yīng)該向誰講述這種感慨。春風(fēng)吹過,湖面遠遠,似乎無人能夠理解他的心情。
整首詩以平凡的行程為背景,通過對景色的描寫和對歷史變遷的思考,表達了對時光流逝和歷史變化的感慨。詩中通過對自然景色的描繪,表達出詩人對寧靜、美麗和變遷的感受,同時也反映了人與自然、人與歷史的關(guān)系。這首詩樸素而含蓄,給人以深深的思考與共鳴。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