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金盞子(四時懷古秋詞) / 作者:陳著 |
眼底時光,奈老來、如何奈得秋何。
黃葉最多情,天分付、涼意一聲先做。
是處著露莎蛩,也酸吟相和。
新雁想,飛到故都徘徊,未忍輕過。
往事是堪唾。
紅棗信、烽折盡任他。
湖山桂香自好。
笙歌舫、沈沈醉也誰拖。
可憐瘦月凄涼,把興亡看破。
如今□,但留下滿城□,西風(fēng)悲些。
|
|
金盞子(四時懷古秋詞)解釋: 《金盞子(四時懷古秋詞)》是一首宋代陳著創(chuàng)作的詩詞。以下是對該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眼底時光,奈老來,如何奈得秋何。
黃葉最多情,天分付,涼意一聲先做。
是處著露莎蛩,也酸吟相和。
新雁想,飛到故都徘徊,未忍輕過。
往事是堪唾。紅棗信,烽折盡任他。
湖山桂香自好。笙歌舫,沈沈醉也誰拖。
可憐瘦月凄涼,把興亡看破。
如今□,但留下滿城□,西風(fēng)悲些。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詞表達(dá)了作者對時光流轉(zhuǎn)和歲月更迭的感嘆,以及對故都的懷念之情。
詩的開頭,“眼底時光,奈老來,如何奈得秋何。”描述了作者眼中所見的時光流逝,自己年老的感慨,以及對秋天的無奈之情。秋天被描繪成黃葉紛飛的時節(jié),代表著最多情感的季節(jié)。涼意的到來如同一聲警鐘,提醒人們秋天的到來。
接下來,詩中提到了露水、莎蛩(即蛩蟬)和吟唱。這些意象都是秋天的象征,展示了自然界的變化和聲音。作者將新飛來的雁想象成在故都徘徊,暗示他們不忍輕易離去,對故地的眷戀。往事被視為可唾棄的,紅棗(指紅棗樹,象征興旺)雖然有信心,但烽火連天,被任意破壞。湖山的桂香自有其美,但笙歌之舫卻沉沉醉倒,無人駕馭。這些描寫表達(dá)了作者對往日繁盛的故都的惋惜和無奈。
最后兩句“可憐瘦月凄涼,把興亡看破。如今□,但留下滿城□,西風(fēng)悲些。”表達(dá)了作者對現(xiàn)狀的感慨。月亮被描繪為瘦弱而凄涼,作者透過月亮的形象看透了興亡的真相。最后兩句留下了空白,以示作者對當(dāng)下的困惑和無語,西風(fēng)悲嘆其中。
整首詩詞通過對秋天的描繪,表達(dá)了作者對光陰流轉(zhuǎn)和故都興衰的思考,以及對現(xiàn)實的無奈和悲嘆之情。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