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卜算子慢 / 作者:朱敦儒 |
憑高望遠,云斷路迷,山簇暮寒凄緊。
蘭菊如斯,燕子怎知秋盡。
想閨中、錦換新翻暈。
自解佩匆匆散后,鴛鴦到今難問。
只得愁成病。
是悔上瑤臺,誤留金枕。
不忍相忘,萬里再尋音信。
奈飄風、不許蓬萊近。
又一番、凍雨凄涼,送歸鴻成陣。
|
|
卜算子慢解釋: 《卜算子慢》是宋代朱敦儒創作的一首詩詞。下面是對該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譯文:
憑高望遠,云斷路迷,
站在高處眺望遠方,云霧遮擋了道路,迷失了方向,
山簇暮寒凄緊。
山巒疊翠,傍晚的寒意凄遠。
蘭菊如斯,燕子怎知秋盡。
花草依然盛開,而燕子如何知道秋天即將結束。
想閨中、錦換新翻暈。
想念家中,錦繡翻滾的景象。
自解佩匆匆散后,鴛鴦到今難問。
自從解下玉佩匆忙散開后,如今再也找不到鴛鴦了。
只得愁成病。
只能將愁苦埋在心底。
是悔上瑤臺,誤留金枕。
后悔登上瑤臺,錯留下金枕。
不忍相忘,萬里再尋音信。
情不忍心相互遺忘,千萬里再去尋找音信。
奈飄風、不許蓬萊近。
可惜刮起了飄風,不允許接近蓬萊仙島。
又一番、凍雨凄涼,送歸鴻成陣。
又是一番冷雨凄涼,送別的鴻雁排成一隊。
詩意和賞析:
《卜算子慢》表達了作者對離愁別緒的深切感受和內心的痛苦。詩中通過描繪自然景物和內心狀況,表達了對遠方的思念、對逝去時光的懷念以及對與所愛之人的分離的痛苦。
詩中的憑高望遠、云斷路迷,以及山簇暮寒凄緊等景象,描繪了作者身處在迷茫和寒冷的環境中,無法找到歸途的情景,形象地表達了作者內心的孤獨和迷失。
詩中的蘭菊如斯,燕子怎知秋盡,表達了作者對自然景物的觀察,以及對時間的感嘆。盡管花草依然盛開,但燕子并不知道秋天即將結束,這種對時間流逝的感慨也映射了作者對逝去時光的思念。
詩中的想閨中、錦換新翻暈,以及自解佩匆匆散后,鴛鴦到今難問,表達了作者對家人和所愛之人的思念和失去的遺憾。作者無法忘記家中的美好景象,但卻無法再找到曾經相伴的伴侶。
詩中的是悔上瑤臺,誤留金枕,以及不忍相忘,萬里再尋音信,表達了作者對過去的后悔和對重新聯系的渴望。然而,飄風阻隔了蓬萊仙島,凍雨凄涼送別的鴻雁成陣,進一步強調了作者與所愛之人的分離和無法相聚的現實情況。
整首詩以朦朧的筆觸描繪了作者內心的離愁別緒和迷茫困惑。通過自然景物的描繪和對個人感受的描述,詩詞表達了對遠方的思念、對逝去時光的懷念以及對與所愛之人的分離的痛苦。這種情感的表達使得詩詞具有濃郁的離情別緒和哀愁之感,引發讀者對離別和時光流轉的思考。
此外,詩中采用了一些意象的對比,如山簇暮寒凄緊與蘭菊如斯、燕子怎知秋盡的對比,以及奈飄風、不許蓬萊近與又一番、凍雨凄涼,送歸鴻成陣的對比,增加了詩詞的意境和感染力。
《卜算子慢》以其深邃的情感和獨特的表達方式,展示了朱敦儒作為宋代文人的才情和對生活的體驗。讀者可以通過細細品味其中的詩意,感受到作者內心的離愁別緒和對逝去時光的懷念之情。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