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減字木蘭花 / 作者:張孝祥 |
愛而不見。
立馬章臺空便面。
想像娉婷。
只恐丹青畫不成。
詩人老去。
恰要鶯鶯相伴住。
試與平章。
歲晚教人枉斷腸。
|
|
減字木蘭花解釋: 《減字木蘭花·愛而不見》是宋代張孝祥的一首詩詞。這首詩詞以“愛而不見”為主題,通過描繪思念之情以及歲月的流轉,表達了詩人對愛情的深情祈盼。
詩詞以簡練的語言展開,首句“立馬章臺空便面”直接點明了詩人內心的孤寂和渴望。這一句以“立馬”形容時間的迅速流逝,而“章臺空”則暗示了心靈的空虛和無依。接著,“想像娉婷”,詩人試圖在思緒中勾勒出愛人的婉約容貌,但卻擔心自己的筆墨無法真實地表現出來。
下一句“只恐丹青畫不成”,進一步強調了詩人的擔憂。他擔心自己的畫筆無法捕捉到愛人的美麗,無法將內心的思念準確地表達出來。這種無奈和焦慮的情感通過對藝術創作的描繪,進一步凸顯了詩人對愛情的執著和渴望。
接下來的兩句“詩人老去。恰要鶯鶯相伴住。”表達了詩人正值暮年,而此時他渴望有一位心愛的人陪伴在身旁。通過“鶯鶯”這一形象化的描寫,詩人表達了對歡樂和美好的渴望,同時也抒發了對離別和孤獨的恐懼。
最后兩句“試與平章。歲晚教人枉斷腸。”以直接的方式表達了詩人對愛情的殷切期望。他希望能與愛人相伴度過晚年,而歲月的流逝卻使人感到無奈和悲傷,因為他擔心錯過了與愛人共度的時光,使得自己的感情付諸徒勞。
整首詩詞以簡練而含蓄的語言,表達了詩人對愛情的思念和渴望,同時也流露出對時光流逝的無奈和悲傷。通過藝術創作的比喻和描繪,詩人將內心的情感轉化為婉約的詞句,讓人感受到那份深情和對美好的向往。這首詩詞以其獨特的表達方式和情感的飽滿而打動人心,引發讀者對愛情和時光的深思。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