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踏莎行 / 作者:張孝祥 |
萬里扁舟,五年三至。
故人相見憂堪喜。
山陰乘興不須回,毗耶問疾難為對。
不藥身輕,高談心會。
匆匆我又成歸計。
它時江海肯相尋,綠蓑青_看清貴。
|
|
踏莎行解釋: 《踏莎行》是一首宋代詩詞,作者是張孝祥。以下是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譯文:
萬里扁舟,五年三至。
故人相見憂堪喜。
山陰乘興不須回,毗耶問疾難為對。
不藥身輕,高談心會。
匆匆我又成歸計。
他時江海肯相尋,綠蓑青_看清貴。
詩意:
這首詩描繪了作者在舟行千里、歷經多年的旅途中與故友相見的情景。詩中表達了作者與故人重逢的喜悅之情,但又有著憂慮。作者在山陰乘興,不愿回去,而故友毗耶問起作者的疾病,難以給予滿意的答復。雖然身體并未服藥,但心靈的交流卻能使身心輕松。作者匆匆歸計,表達了他的迫切心情。他希望在將來的某個時刻,江海之間還能相聚,以綠蓑和青帽作為信物,來確認彼此的身份和珍貴之情。
賞析:
這首詩詞以簡潔明快的語言表達了作者與故友的相見之喜,同時也透露出作者內心的憂慮和期望。詩中運用了舟行、山陰、毗耶等描寫手法,展示了作者旅途中的景色和情感變化。通過對話和思考,詩詞傳達出人與人之間的真摯情誼和渴望再次相聚的愿望。最后,綠蓑和青帽象征著彼此的身份和情感,增加了詩詞的象征意味。
整首詩詞情感真摯,表達了作者對故友的思念和珍視,同時也透露出對未來的期盼。它展示了人情世故和友情之間的復雜關系,以及旅途中的心靈寄托和希望。通過簡練而富有內涵的語言,張孝祥成功地描繪了旅途中的情感起伏和人際交往的微妙變化,使得這首詩詞具有深刻的意義和可讀性。 |
|